推汤圆、拍醪糟、磨豆腐 传统年俗记得多少
   过大年不仅是汉族的主要传统佳节,也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虽祭祀仪式和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出于同一起源,但其节日风俗习惯又因族别、地域之分而不尽相同。传统年俗大同小异,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忙年、过年、送年。忙年指农历冬腊月杀年猪、打粑粑、推汤圆、拍醪糟、熬饴糖、磨豆腐、做香烛、炒瓜子、排节目等过年的准备活动;过年指从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始到翌年农历正月十五结束期间,一系列的谢神祈年、祭天祭祖、守岁拜年、串亲宴饮、玩灯观灯活动; …[详细]
 
年俗大搜索  
忆年俗之闹花灯 忆年俗之闹花灯
   人们常用“火树银花不夜天”来形容闹花灯的盛况。这种盛况只能出现在古时的京城,或者现代的都市。小时候我在乡村所经历的闹花灯,规模极小,完全没有“火树银花”,但留下的记忆却也极为深刻。 …[详细]
香港年俗:让传统年味与现代庆典完美融合
临近羊年春节,香港超市里售卖的年货多了,居民家中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东方之珠香港在多年发展中虽然融入多元的西方文化元素,但是在保留传统年俗中也别具一格,不仅细腻地保存了年节习俗,更演化出多样新潮的样貌,让传统年味与现代庆典完美融合。 …[详细]
几近消失的老天津年俗
当下人们愈发感受“年味越来越淡”,想当年老天津人过了腊八就开始进入“忙年状态”,年俗是一个接一个,从腊月二十三能一直忙到正月十五。而随着生活的富足,观念的转变,现在的人们逐渐化繁为简,甚至很多年轻的小两口在家做个卫生就当迎年了。都有哪些年俗逐渐被我们忘了?这些年俗为何不知不觉就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详细]
晋北至晋南体验山西浓浓的年味年俗
百节年为首,中华民族的众多节庆中,要数春节最为盛大隆重了。在城市里过年的人们,对春节的印象大抵不过是放鞭炮、吃团圆饭、看焰火、贴春联、赏花灯、猜灯谜之类的,那浓浓的年味只留存在童年的记忆之中。然而,放眼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三晋农村,却仍然延续着红火热烈、绚丽多彩、韵味无穷的年俗。下面请随着记者去领略一下从晋北至晋南那浓浓的年味、原汁原味的乡俗,品味那挥之不去的过年情结。 …[详细]
年俗纷呈有深意
羊年春节已进入“倒计时”,随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与年相关的话题和文化也备受瞩目。什么是“年”,过年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背后又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含义?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年俗有怎样的改变,现代人如何过年?本报记者将一一为读者揭晓那些与“年”有关的事。 …[详细]
河北年俗大搜索
冀中南部地区流行请祖宗回家过年的习俗。一般在除夕入夜前,到墓地或村口路边进行。由男性长辈领儿孙手持香束、烧纸和鞭炮,至村头道口去“接家堂”,又称“接爷爷奶奶”。南宫市“接祖宗”活动在大年三十早饭前进行,先持香到村外,叩拜迎接,祖先之灵到家后,每逢饭时,必先在祖宗牌位前供上饭菜,尔后全家方可吃饭,直到正月初五(有的正月初二)将祖宗“送走”为止。 …[详细]
年俗之变化  
春节年俗变化缘于人们生活方式变迁 春节年俗变化缘于人们生活方式变迁
   每逢春节,新旧年俗变化总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是恢复传统过年方式,还是面向未来接受变化?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教授表示,年俗变化缘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生活方式改变了,谁也阻挡不了旧民俗的自然消亡。 …[详细]
传统春节习俗 可以适度改变
当年货摆上街头,大红灯笼高挂门前,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传统的过年方式是否还受到推崇和喜欢?年味是不是越来越淡了?在老人的眼里,春节就是一家团圆,热热闹闹过新年:“如果说有鞭炮放放啦,夫子庙的灯啦,夜景布置起来,漂漂亮亮的,过年的气氛就有了。”  …[详细]
春节习俗的“辞旧迎新”让文明得到升华
春节一天天临近,作为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回家团聚、看春晚、走亲访友拜大年……是必不可少的传统过年方式。但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春节长假走出家门,外出旅游。  …[详细]
变迁的春节民俗
春节凝结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民俗文化,凝结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凝结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意识与宗教情怀,所以,春节间的种种民俗活动,如祭祀、饮食、装饰、娱乐、游艺,以及春节间的种种禁忌(语言、行为、饮食)等,都是中国人情感的大展示。  …[详细]
网络时代年味悄然变 朋友圈发红包快递送年货
网络时代,年味悄然在变:朋友圈发红包、快递送年货、拜年也改用微信了……  当传统春节遇到网络,年味悄然发生了改变。红包在朋友圈里扩散、网络上采购年货提前快递到家、支付宝给晚辈发压岁钱……网络时代的别样年味,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详细]
年俗是一条流动的河团聚是永恒的主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描写了古代迎新年点爆竹、饮美酒、换春联等年俗场景。时至今日,当全家新年出游渐渐成为时尚,当人们不再拘泥于跪拜的礼数,年俗是什么?是大门贴着的喜庆楹联,是饭桌摆放的酥肉坨,是孩子手中挥舞的烟火,是亲朋串门的欢笑声,变化的是沧桑的岁月,不变的是那份亲情。 …[详细]
“数字化年俗”少了点什么
在微博上写一条祝福语,然后一口气“@”一群好友,好友就能在微博上收到你发出的拜年消息。微信则可以通过声音、文字、表情、图片传递新春祝福。不少手机应用软件也瞅准了“数字化年俗”,推出拜年产品。有一款贺卡软件,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在新年钟声敲响时,一秒不差地自动向亲朋好友的信箱和社交网站发送电子贺年片。一些购物网站则推出多款“买年货”软件,集合了各省市的特色年货,扮演起网络导购的角色。如果觉得放鞭炮会影响环境,虚拟鞭炮或许是不错的替代品,安装了“鞭炮软件”的手机,只要上下摇晃,就能点燃爆竹和烟花,据说摇得越用力,烟花越好看。  …[详细]
年俗之传承  
时代变迁年味难寻 老年俗成“失落的记忆” 时代变迁年味难寻 老年俗成“失落的记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正月初一的早上,你看,迎来新年的人们个个神清气爽,开门纳客,却也《非诚勿扰》,像精心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一样精心经营着《社交网络》。这就是春节之于中国人:任《岁月神偷》偷去年华、偷去事业、偷去财富,春节一到,便孕育出新的希冀来。 …[详细]
年俗要传承 也要应势创新
乙未年春节将至。在新的思维下,如何过好春节?传统年俗是一定要传承的,但大环境、时境、意境、家境都在变化着,如何与时俱进?不妨我们可以把思路变换一下,行为设计一下,既承优良传统又有时尚创意以求适新!让我们把握住节日欢乐的“度”,赋予节日新的内涵。你我他共同给力,皆大欢喜、开泰羊年! …[详细]
要压岁钱年俗 但要拒绝庸俗
即使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大人也没忘给孩子压岁钱,两角、伍角、一元不等,钱虽少,但寓意深刻,年味浓浓。我小时候的压岁钱总在一角两角,最多的时候是一元。压岁钱舍不得用,折起来藏在口袋里,留得好久好久,压岁钱都是崭新的,拿出来咔嚓咔嚓响。村子里一户王姓人家是村上最穷的,四个孩子,连同大人一共六口人,平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时连饭都吃不饱。即使这样也没有忘了在年三十晚上给孩子压岁钱。不过老王往往拿不出,有一年,他只准备了一份压岁钱--一张两角的纸币,在吃过年饭后,兄弟姐妹四个很是期待。老王慢腾腾地从口袋里掏出两角钱向空中一抛,说道,"这是压岁钱,谁抢到了谁走运,谁抢到了就归谁。"抢到压岁钱的孩子只有老三,其他的三个孩子一个年过得都闷闷不乐。 …[详细]
让年俗在温习中传承绵延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让这个节日更有韵味,笔者觉得,温习年俗也是一个过年必要的大戏。“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守岁、拜年等过年习俗对于年轻的一辈来说,有的可能只知道形式而不知道习俗的由来。所以乘此机会,老老少少温习一下我们的传统年俗,也是对古老的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承和接力。 …[详细]
年俗理应有“新常态”
过年燃放烟花爆竹,人人遵循的传统习俗,似乎成了千古不变的铁律,改变不得。燃放烟花爆竹确实能够带来节日的气氛,浓浓的年味,过年“放炮”约定俗成,在人们大脑中根深蒂固,在绝大多数人看来,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的规定动作。可是,近年来,每逢临近春节,河北省各地都会出台相关规定对燃放烟花爆竹进行规范和限制。一些人对政府的“禁炮、限炮”规定并不理解,认为个人燃放烟花爆竹对于整体环境危害不大,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采用迂回战术。过年放炮成了一种不治的顽疾。 …[详细]
“春”的祝福
往期回顾
 
春节特刊:记忆
河北多地禁炮 年味儿仅靠放烟花?
“金箔酒”让谁醉了?
别让网购年货成“年祸”
年终奖年年有 年年奇葩各不同
谁该为消失的存款负责
高校“神题”频现 赞or弾
独生子女遭遇“二孩”焦虑
养老保险“双轨制”终成历史
专车遭“围剿” 动了谁的奶酪?
名牌栏目
长城微评
长城微评
真相
真相
新闻深1度
新闻深1度
微言博议
微言博议
联系我们
  电话:0311——67561212
  邮箱:dinglijie@vip.hebei.com.cn
  出品:今日聚焦栏目
  责编: 刘江滢
  如果您有好的话题或建议,可以联系我们。
 
 
精彩专题  
 
广场舞网络风采大赛
 广场舞网络风采大赛
百姓故事汇
 百姓故事汇
最美河北人发布厅
 最美河北人发布厅
燕赵楷模发布厅
 燕赵楷模发布厅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国梦·赶考行
 中国梦·赶考行
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