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聚永远是春节最幸福的瞬间 一家三代人的春节记忆
  琳琅满目的年货、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吉祥如意的春联……马年春节将至,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家在福州市三坊七巷的卓奶奶全家老小正忙活着置办年货,谈及他们眼里的春节印象时,一家三代感受各有不同,却又“殊途同归”——虽然时代变了,年味淡了,但一家人能快快乐乐团聚在一起,就是春节里最幸福、最温暖的瞬间。
  从当年的战火纷飞到如今的和平昌明,丰富的人生阅历让卓奶奶对春节有着复杂的记忆。“我上小学的时候赶上抗战,有一年春节,日本鬼子就在家门口溜达。”她说,那年是“关门过年”,“不敢出门拜年,家里大人也不让出去玩,现在想想都害怕。” …[详细]
 
春节记忆
记忆中的春节 记忆中的春节
  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留有对过去春节是多么期盼和向往的印象。可跟现在比起来,那个时候又有什么?我们又为什么会那么快乐?
  打开记忆的相册,来让我们翻一翻老照片吧。快乐的秘密,也许就在这方寸之间…… …[详细]
回忆那些远去的年货美食
置办年货美食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符号,可现今物质丰富的年代,生活越来越便利,人们不再致力于繁忙的采办或者制作程序,而是直接去餐厅解决或者用新式的便利食物代替。传统年货美食的味道,是融入记忆里的,就算它正在远去,但味蕾仍然记得。 …[详细]
美食之中承载的春节记忆
虽然现在饭店越来越多,我们也品尝过了各种口味的菜肴,而我想记忆中却是那些儿时的光阴里,妈妈为了过年而精心烹饪的食物,更能够勾起味蕾的美好回忆。现在,大小超市,炒货店,便利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和方便,冻米糖,牛肉干,年糕,甜酒,腌制食物等都可以买到成品或半成品,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没有了精心准备的过程,更失去了漫长等待中的那些心切与美好。但终归,生活是越来越好了,物品的种类也是日益繁多起来,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大了。多余的用来耗费在准备食物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整理、清洗或者购置一些新的家居用品,将家布置得更温馨崭新。 …[详细]
20世纪70年代的春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既感受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又迎接改革开放的第一缕阳光,上世纪70年代,给人留下的春节记忆,仿佛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方面是近于狂热的“革命年代”带来的痛苦记忆,另一方面是,打开国门后涌入的新思潮和对过往时光的反思,点燃了人们的新希望。 …[详细]
见字如面的亲切,常会引起往事一串泪水一串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洪入堂就一直延续着自制贺卡拜年方式,算起来已经陆续寄出了两三百张。
  洪入堂说,那时的主要通讯方式为书信,贺年卡一般也是自制:一张十六开的铅画纸对折,一面的上方开出一个“天窗”,下面写上“恭贺新禧”,下面标上年份。
  打开后,里面贴一张风景画,下面写上贺词。有时,他还在“天窗”的周围画上简单的装饰窗格。 …[详细]
记忆中的年:慢节奏的春节
每个人对年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同,但是对中国人来说,共同的是,它不只是个节日,也是我们情感的汇聚和释放。
  年味儿,有爸爸的感觉。记得小时候,爸爸为我们做走马灯,小汽车、自行车、摩托车排布一圈,点上蜡烛,旋转起来,我们兴奋地欢呼着,那感觉,不亚于坐在旋转木马上的孩童;
  年味儿,有妈妈的味道。以前一到年根,妈妈就开始炸丸子,做麻叶,自制烧肉,不亦乐乎,香喷喷的吃食里能尝到妈妈的爱;
  年味儿,也有孩子们稚朴的祈愿。总在期末考试后盼望着有个好分数,能看到爸爸妈妈欣慰的笑容,能轻松地过年,能快快长大,看看期待中长大了的美好世界。 …[详细]
春节记忆——中国乡村年集今夕变迁
集市,是农村的一种传统贸易形式,起源于殷、周之际。它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的。在我国南方称墟或场,中原以北称集。即农村中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集市日叫“逢集”,来集市进行交易称“上集”、“赶集”,到集上随便看看称“逛集”、“赶闲集”,赶集的人散去叫“散集”。它是以农历计算,通常五天一集。集市是一种民俗现象。 …[详细]
春节记忆——来自乡村的喜乐瞬间
1951年春节,河北省乐亭县朱各庄小学的学生为村民表演秧歌舞。1959年,河北省徐水县商庄人民公社社员用笙、笛等民间传统乐器吹奏乐曲,喜迎春节。1960年春节,辽宁省沈阳市郊五三人民公社社员刘乃庚一家在写春联、贴年画,喜迎春节。 …[详细]
记忆中的年味  
记忆里的年味 记忆里的年味
  年,不仅是中国古老传统的团圆节日,还是记录岁月的标识和载体,映射漫长岁月里人们生活状况的镜子。 …[详细]
印象“年味”——听他们回忆最浓“年味”
你记忆中最浓的“年味”是怎么样的?
  是全家团圆的甜蜜,是准备年货的着急,还是年夜饭聚集的香气,亦或是爆竹烟花声中的惊喜?
  那些藏于心灵深处的纯真味道,总会令人一辈子难以忘怀,年底更是倍加想念。 …[详细]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周大准:小时候快过年,妈总会催爸带我去澡堂子;妈总会准备好檀香皂、海鸥洗发膏、换洗的新衣服、还有我跟爸一人一顶厚帽子;澡堂子里每到过年都特别热闹,街坊邻居赤膊相见格外亲切;每每听到:老周带小周来了啊,用这个笼头,水大,来这边搓澡,上面窗户风嗖嗖的……这是我时常怀念的年味之一,你有过吗?
  @后院扫地僧:盼望着,盼望着,年终于来了。小时候,年货是难得吃上的一桌好饭菜;是跟妈妈磨了好久终于买到的新衣服;是小孩子口袋里红红绿绿的水果糖。如今生活好了,想吃啥有啥,想买啥就买,每天都像过年一样,人们在怀念孩童时期的年味儿时也在纠结:现在的年怎么一点年味都没有了呢! …[详细]
时代变迁年味难寻 老年俗成“失落的记忆”
“春晚总还在演,新衣服还是会穿,但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好像没有小时候那种兴奋劲儿。”去年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何这样形容他的春节。小何说,小的时候每到春节,就盼着跟大人们放爆竹、看花灯、走亲戚、赶庙会。现在因为空气污染,家乡已经不让放鞭炮,花灯庙会也少了,亲戚朋友间除了饭局牌局似乎也少有其它聚会方式,跟平时差不多。“每年回家跟亲戚朋友的聚会几乎成了例行公事,多的时候甚至一天要赶三四场,有时早饭都会成为一个饭局。一周的假期就在这样的吃喝中度过,除此之外似乎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详细]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像小时候那样过年
又是一年春节将至,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春节越过越没年味”的抱怨。也许没有年味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我们不像小时候那样,从年三十到初一、十五的习俗讲究一环接一环;可能工作节奏太快,我们忙到一切都来不及准备……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抱怨的同时,我们也淡忘了那个记忆中的春节味道也需要传承。让我们一起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像小时候那样过年,让我们和身边的孩子永远记得,就算如今的物质生活再丰富,过年也仍是最幸福的事。 …[详细]
镜头记忆:中国年味的变迁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每当春节临近,在外打拼的人不辞辛苦,千里归家,因为除夕之夜的团圆饭,是他们内心最深的温暖。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过年”的全新理解,中国的年味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折射出走向小康的中国人更加闲适、从容的心态。 …[详细]
年味就是家的味道 忆年味记忆看时代变迁
年,是远方游子思乡的浓浓乡情;年,是在外打拼一族的春晚大餐;年,是现代人心中的互联互通。
  从一副副对联到一件件礼物,从一声声祝福到一条条短信,从赶庙会逛大集到买年货看大剧。年味的悄然变化折射出了人们更加闲适、从容的心态。如今,人们生活日益富足,大家在网上寻年、书中读年、低碳过年……方式或此或彼,年味或浓或淡,如同时代的妆容,总是相宜的,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对未来的希望,装着对岁月的感恩。 …[详细]
【记忆中的年味】穿新衣,过大年
“新年到,好热闹,穿新衣,放鞭炮……”这一首耳熟能详的新年童谣。
“只有新年才能穿上一件新衣裳,所以我一般要藏到过年才拿出来。”在徐秋菊的印象中,两个女儿都比较老实,年三十的晚上,她们会把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大年初一天没亮就起床穿上,过了大年十五还舍不得脱。
  但是,满崽很顽皮,很多次都被他提前在衣柜翻到新衣,总会偷偷换下一身脏兮兮的衣服,一路欢笑蹦跳着跑到村里大喊大叫,向小伙伴炫耀,暗中比试着谁的衣服好看。 …[详细]
春晚是串起记忆的珠链  
那些年定格在春晚最经典的记忆 那些年定格在春晚最经典的记忆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播出后,至今已经走过了32个年头。从此,每年除夕夜,除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之外,中国百姓的餐桌上又多了一道菜“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其实,我们看的不是春晚,而是对“年”的美好记忆,一种终于和家人团聚的温情。对春晚最美好的记忆,都封存在了那个年代。 …[详细]
回眸记忆中那些曾感动过我们的春晚女神
央视春晚的30年流金岁月中,每年都会出现惊鸿一瞥的女神。这三十年过去了,曾经的美好声音,依旧回荡在观众耳边。让我们回眸记忆中那些曾感动过我们的春晚女神。 …[详细]
春晚走过33年 冯巩或创连上春晚30年纪录
从1986年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到有望登上2015年春晚舞台,冯巩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春晚常青树了,他甚至因此而极有可能创造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纪录。央视春晚作为中国收视人数最多、水平也最高的大型综艺晚会,一个演员能够屹立三十年不倒,确实是一种莫大的成就和荣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连上春晚30年”又是一件让人高兴不起来,甚至是令人担忧的事情。 …[详细]
春晚经典记忆:外援李敏镐不敌本土小沈阳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自从1983年首次举办以来,历经30多年,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历除夕夜里,除了一家人吃团圆饭之外最重要的节目之一。在这31年当中,春晚也经历过多次重大的调整与修改,但它却给观众留下许多记忆,让人每提到春晚二字,脑海中便闪现出无数经典画面。 …[详细]
陈氏春晚记忆
陈佩斯共参加过11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朱时茂合作演出的多部小品成为经典,至今仍留在人们记忆中。陈佩斯个人更偏爱《胡椒面》,认为更纯粹表现人物的作品,而最不满意的是《姐夫与小舅子》。
  2011年11月,陈佩斯出席了“2011北京喜剧艺术节”的启动仪式。在喜剧节启动仪式上,陈佩斯被问及是否重登春晚舞台时表示,“我回不去了,不能回到襁褓中去,时光不能倒流。”他透露,此前确实接到春晚导演的邀约短信,但因为“没有档期”而婉拒。2012年,陈佩斯再次拒绝2013年央视春晚节目组的邀请。 …[详细]
回顾春晚30年历程:观众审美和口味也在改变
30多年春晚,已经有60多位主持人陪伴着我们度过除夕夜。从朗诵、串场到参与节目,主持人在这个舞台上的功能越来越多。
  从幽默的姜昆、时尚的许戈辉,到庄重的赵忠祥、倪萍……他们也和赵本山、宋祖英一样成为春晚的“标志”。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春晚主持阵容也有一张“进化图谱”。 …[详细]
一名老记者的春晚记忆 “虐恋”30年为哪般?
对于第一台春晚,给杜叔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刘晓庆,“那时候刘晓庆穿了条5、60块钱的裙子。在台上她说:‘今天是除夕夜,过大年,向我的父亲母亲问好。’这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她说了一句接地气的人话。”
  1983年 春晚并没有专门的主持人,王景愚、马季、姜昆、刘晓庆成了晚会的当家,当时刘晓庆既是主持人,又表演节目。据南京日报资深记者梁平透露当时刘晓庆上场前, 突然向黄一鹤提出一个想法,问可否借此机会在屏幕上给母亲拜个年,黄一鹤当时欣然同意。结果,刘晓庆在歌唱间隙,含着泪向亲人问候,观众的心被打动了,反应也很强烈了。 …[详细]
 
你“闻”到年味儿了吗?
往期回顾
 
河北多地禁炮 年味儿仅靠放烟花?
“金箔酒”让谁醉了?
别让网购年货成“年祸”
年终奖年年有 年年奇葩各不同
谁该为消失的存款负责
高校“神题”频现 赞or弾
独生子女遭遇“二孩”焦虑
养老保险“双轨制”终成历史
专车遭“围剿” 动了谁的奶酪?
旧爱变仇人 旧爱又重来
名牌栏目
 
长城微评
长城微评
真相
真相
新闻深1度
新闻深1度
微言博议
微言博议
联系我们
  电话:0311——67561212
  邮箱:dinglijie@vip.hebei.com.cn
  出品:今日聚焦栏目
  责编: 丁丽洁
  如果您有好的话题或建议,可以联系我们。
 
 
精彩专题
广场舞网络风采大赛
 广场舞网络风采大赛
百姓故事汇
 百姓故事汇
最美河北人发布厅
 最美河北人发布厅
燕赵楷模发布厅
 燕赵楷模发布厅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国梦·赶考行
 中国梦·赶考行
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