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纷呈有深意

来源: 郑州日报 作者: 2015-02-08 20:32:2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羊年春节已进入“倒计时”,随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与年相关的话题和文化也备受瞩目。什么是“年”,过年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背后又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含义?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年俗有怎样的改变,现代人如何过年?本报记者将一一为读者揭晓那些与“年”有关的事。

  民族节庆话过年

  《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郑州大学教授、民俗专家高天星认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与岁时节庆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伴生物,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时日。“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和炎黄子孙生活;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以春节为代表的民族节庆文化。”高天星说,春节文化博大精深,吃年夜饭、拜年、守岁等年俗更是包罗万象,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好好了解和学习。

  “首先要弄清楚‘年’的本意。年通‘稔’,年即谷熟,人们把谷物成长周期称为年,至今仍有大年、小年之说。”省民协副主席乔台山表示,《说文》中有“年,谷熟也”的说法,《穀梁传》也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而我国把“年”正式作为时间计量单位源于周代,《尔雅》:“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乔台山表示,过年、过大年,最初是人们庆祝丰收的生产活动,文学观念是地球绕太阳行一周为一年,由于各代历法不同,岁首从不同的季节开始。“从农历正月初一为元,为夏代所开创。夏历是以孟春正月为岁首,至汉代颁布《太初历》后被官方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春节,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俗多样渊源深

  乔台山介绍,中国人过年最重要的习俗莫过于全家团圆,祭祖、拜年、发压岁钱、走亲戚、逛庙会、正月十五闹元宵等,每一项年俗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含义。

  “吃年夜饭又叫吃团圆饭,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是全家团圆的标志和平台。回家过年一定要赶上吃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亲亲热热红红火火,熬夜守岁叙家常,充分体现了家的价值和温暖,国家国家,家庭和谐幸福,国也就安全富强了。”乔台山说,当全家团圆的时候,人们自然会记挂逝去的先人、会想念祖先。过去,人们认为是祖宗在保佑着全家人,祭祖既是对祖宗的感谢,也希望祖宗神灵在来年继续保佑全家人,“不能简单地把祭祖当作封建迷信来看待,祭祖是人们情感和精神的一种寄托,是华夏血脉、族脉、文脉、根脉五千年绵延不绝的美德。”

  乔台山还详细介绍了拜年的基本礼仪和过程:先家内、再家外。拜年仪礼有下跪、磕头、拱手作揖鞠躬等,常常是大人带着孩子挨家拜下去,“拜年是人们社会沟通交往的重要渠道。过年时别把亲情和来往断了,或者邻里有小过节,利用拜年互相‘一笑泯恩仇’,拜年的社会意义十分巨大,对营造和谐的乡里氛围和人际关系十分有益。”

  此外,广为熟知的祭灶、送穷、破五、开笔、花会等习俗,也都是春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各自有着独特的含义和内容。

  重在精神说“年味儿”

  “年味重在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而不是外在的形式。”说到对“年味儿”浓淡的看法,高天星表示,春节是中华民族团结向上的纽带,虽然现在过年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其根本的性质并未发生改变:“过去大家是挨家挨户拜年,现在虽然是短信、微信拜年,但数十分钟内数亿条信息的产生,依然彰显出‘年’在中国老百姓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高天星提出,过春节就是吃好、玩好、乐好,而现在的春节满足这些要求已绰绰有余;“春节就是一种交流、团聚,是人们内心的一次‘加油’,多样化的过年形式,只是更加丰富了中国的春节,而不是对年味的冲淡。”高天星认为,跳广场舞、穿唐装、挂中国结等,都是对中国年的丰富和发展。

  民众无疑对“过年”有着丰富和发展,而乔台山也提出,人们过年的兴趣点在多样化、在转移,这也是文化多样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春节文化设施、场所和活动比较欠缺,有关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春节文化的引导和丰富。”

关键词:年俗,深意

责任编辑:刘江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