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新闻深加工

河北“最美县委大院”60年不改本色 集聚正能量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12 17:5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读:春节前,三湘大地上一批建于五六十年代的县委大院被网友赞为“最美县委大院”。

  其实,在咱们河北省灵寿县,也有这样一个县委大院——它60年不改“本色”,还是一水儿小瓦房;它几经修补,屋顶上能依稀看到裂纹;它内设简单,有的办公室挤着四个工作人员……

  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全县每年八成多的财政收入都投入了民生工程,县里的中小学校舍全部翻新。

(图片来源:河北青年报)

  几排老旧小瓦房组成县委大院

  县委大门并不气派,简单的伸缩门,一旁挂着灵寿县委牌子。周围没有高墙围绕,全是铁栅栏和石台。

  记者步入其中,十余排小瓦房整齐伫立,一眼望到头,就像是九十年代的建筑。“别看外表很干净,内里已经破败不堪,有些砖都风化了,这个外表是刚装修一遍之后的。”灵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引着记者走入办公区。

  曾有三四次想翻新,都搁置了

  就是这样一个占地22.5亩、拥有105间房屋的小院,“装着”灵寿县委的9个部门、160多个工作人员。

  据了解,这个县委大院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选址还相当有历史。据说,两晋时期搬到现址后,一直到清代,这都是灵寿县衙的所在地。“年久失修,房子严重漏雨,屋门也被老鼠啃得不像样。实在没法了,前年做了一次大范围的装修,才逐渐变成现在这样。”这位负责人说。

  八成多财政支出用在改善民生上

  其实,灵寿县的“家底”并不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灵寿县就被列入了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的帽子一戴就是30余年,至今仍是。

  每年,国家为灵寿县拨付的扶贫款约在百万和千万之间,虽然财政一直紧张,但用于教育、民政、农村、交通等民生事业的投入却不低。“去年,灵寿财政全部支出为11个亿,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约达9.6个亿,占到了83.94%,达到或超过国家的要求。”灵寿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建县委大楼,而是把更多的钱用在了教育、社会保障、交通、农业等方面,是灵寿县的一贯做法。

   县委大院“寒酸”建学校却“不差钱”

  灵寿县的学校建得宽敞、漂亮,记者早有耳闻。记者就来到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这里的大楼和县委大院比,好得太多。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6栋现代化大楼高大、宽敞,学校总投资6000多万元,总占地面积77亩,可容纳学生3000多名。 【详细】

河北灵寿县县委大院(图片来源:燕赵都市报)

   灵寿老旧县委大院被誉“最美”

  60年县委大院历沧桑

  千年古县灵寿地处石家庄市西北部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委大院位于县城古城西路51号,两进六排的瓦房容纳了灵寿县委几乎所有的办公机构,包括县委领导所用办公室。这些瓦房都陆续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历经60年风雨。

  被誉“最美县委大院”

  自从“最美县委大院”在网上走红后,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梁勇一直在微博上力推灵寿县委大院,在他看来,灵寿县委大院当得起“最美”这个溢美之词。他说,灵寿县委几十年的瓦房大院,那不仅是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一种立党为民的情怀。 【详细】

   热点评论:

  灵寿“最美县委大院”是对群众路线的最美诠释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强烈的突出问题。“最美县委大院”,其实是对群众路线和以民为本的最美诠释。(长城网)

  “最美县委大院”美在民本情怀

  “最美县委大院”何以成为“最美”?不是因为其拥挤而寒酸的外观,而是因为在此办公的干部能够省下“修衙门”的钱,而用于民生。由此,这种民本情怀才是最美的,也使得“低调朴素有内涵”的机关大院随之成为“最美”。(长城网)

  “最美县委大院”传递求真务实新风

  2008年,灵寿县筹资的1300万元准备修建综合办公大楼的款项用在发展农村教育上,使全县262所农村中小学校全部用上了节能环保的供暖锅炉,2.3万名农村学生告别了无法取暖或煤炉取暖的求学生活。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最急需的地方虽然导致了县委大院面子上的寒酸,但是这些似乎没有变化的“面子”,透视出的恰是从未改变的“里子”,那就是一脉相承的艰苦奋斗的传统,一贯坚持的求真务实的作风。(长城网)

   全国“最美县委大院”盘点

组图:走进“最美县委大院”  【点击进入】

关键词:最美县委大院,河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