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釜底抽薪防腐败
导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政府职责边界不清晰,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和角色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可谓是当务之急、大势所趋。“进一步简政放权,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实施审批”,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引发人们对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热议。 关于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是指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是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阶段,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状况,为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详细】 李克强: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 让市场发力 李克强:去年,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我们确实下了不少的力气,到现在一年的时间,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审批事项就有416项。更重要的是它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给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结果企业找政府的少了,地方跑北京的少了,有个统计数字也可以表明这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详细】 “权力清单”演进图:如何一步步推进? 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各地方、各部门据此制定、修改、废止了一批职责交叉或者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执法依据,被群众誉为厘清行政机关的“权力清单”。
2007年,30个省份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结果并向社会公布,基本厘清了行政机关的“权力清单”。 2009年,中纪委、中组部主导在江苏省睢宁县、河北省成安县、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等三地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要求祛除权力的神秘感、封闭性,厘清权力事项,公布“权力清单”,还权力真相于党员群众。 【详细】 管住“印把子”还需“过三关” 家底关:权力清单怎么列? 全国人大代表、铜陵市市长侯淅珉说,对基层政府来说,落实权力清单制度首先要依法依规摸清“权力家底”。铜陵曾对行政审批进行过五轮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1000多项降到了88项。在清理中他们发现,由于制度变迁、机构改革等因素,一些权力可能被相关部门甚至小集体刻意隐瞒并自行掌握,这些处于监督暗区的公共权力极易沦为腐败的温床。 【详细】 监督关:如何防范“二政府”? 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在亮出权力清单的同时,应建立公开透明的外部监督和问责机制,根据权力行使情况和公务员应当遵守的规则,细化量化违反后的处罚办法。 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既包括来自人大的监督,也包括来自社会的监督,实现的方式必须是依法行使。 【详细】 观念关:不审批后该干啥?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市长何宁卡认为,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对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而言,最大挑战在于过去熟悉的那套以审批代管理的模式不管用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政府对“权力清单”所代表的新管理模式和思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否则就会有“失重”感觉。要创新管理方式,以往企业项目都要报批,政府由此掌握情况,现在越来越多项目不用找政府了,政府就要主动找他们,监管和市场信息库建设都要跟上。 【详细】 紧跟监督步伐 坚持清除“权力自留地” 公开“权力清单”,就是要明晰权力运行的规则和边界。今年2月,国务院已经主动“开晒”权力清单,向公众交底一千多项审批事项;全国两会期间,不少地方表示,北京的行政审批、预算审批、资金审批等等,都要公开向群众“晒图”。可以想见,未来各地公开“晒权”会成为一种常态。 【详细】 简政放权谨防堵在“最后一公里” 不少基层政府仍然“不愿放权”“害怕晒权”,“管家”思想根深蒂固,导致“越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习惯“批字”“盖章”的基层干部甚至出现了“不审批不知道干啥”的不适应症,造成简政放权堵在了“最后一公里”。 【详细】 国务院再次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此外,国务院建议取消和下放6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行政审批项目,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有关法律。这是本届中央政府第五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继续迈出坚实步伐。 【详细】 河北省再次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 经省政府批准,现将衔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3〕44号)、河北省2013年第三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有关情况予以公告。此次清理,河北省共衔接国务院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6项,接收国家下放27项;河北省决定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1项,省本级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18项。 【详细】 |
关键词:简政放权,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