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1亿人 破题新型城镇化
320元 【报告】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覆盖农村5亿人口。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这两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了很大缓解,但是医保补助标准还不算高,医疗资源配置也不平衡。在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还有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提一沉”的法子,提高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下沉,这将让更多基层百姓受益。 10% 【报告】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 设定硬杠杠促进教育均衡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王康:这两年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寒门难出贵子”,针对的就是名牌高校里来自农村的生源减少的现象。教育公平的背后,关联的是机会公平、社会公平;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是每一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教育均衡化的努力方向,还设定了一个10%的硬杠杠,体现了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 三个1亿人 【报告】 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1亿落户1亿改造1亿就近城镇化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城镇化进程中,“人”不能掉队。城镇化是稳增长的潜力、调结构的支撑、促改革的方向和惠民生的手段,最大的阻力在城乡二元结构。“三个1亿人”目标,就是创造公平制度环境,比如,剥离户籍背后的隐形福利,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并轨”,让更多人通过改革分享“福利蛋糕”,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1亿亩 发挥深松整地对增产的促进作用,今年启动1亿亩试点。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报告】 坚守耕地红线,口粮绝对安全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尽管我国粮食实现“十连增”,但背后隐忧不少。一是有相当数量耕地污染严重不宜耕种,二是土地“非粮化”倾向加剧。种植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低,必将危及粮食安全。要改善土壤质量,就要在农村改革上做文章:抓紧土地确权,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改革就是要让农民获得更多“土地红利”。 6000万 【报告】 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让水资源管理“红线”硬起来 【解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达到50%之后,是水污染危机的高发期,也是修复水生态的关键期,一旦错过这个机会,将会付出极为高昂的治理代价。还有代表建议,必须切实调整官员考核的指挥棒,让水资源管理“红线”硬起来,从严监测和控制河道湖泊的纳污容量,尽快提高污水处理厂、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通过法律政策、市场机制、科技等,解决水污染问题。 1000个县 【报告】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 改革试点扩大巩固全民医保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医改之难,就在于涉及政府与市场、需方与供方、医生与患者、改革与投入多方利益。再深的水也要趟,报告提出“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破除以药补医,巩固全民基本医保,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更多实惠。 3.9% 【报告】 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 运用市场化手段缓解“雾霾中国”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治污减霾药”其实没少吃,效果为何难如人意?报告对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着墨多,提出“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让人们看到希望。打破治污“一亩三分地”,走好“全国一盘棋”,启动碳排放交易权,运用市场化手段降污,如此或能缓解“雾霾中国”的“呼吸之痛”。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三个1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