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逼婚攻略”在剩男剩女中走红是悲哀
新华社刊登了“见招拆招应对父母‘中国式逼婚’”——“反逼婚攻略”春节在“剩男剩女”中走红的新闻。看了这样的新闻不仅让人忍俊不禁,而且笔者既有对那些父母的可怜,又有对剩男和剩女们智慧应对父母逼婚取得胜利的无可奈何。通过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年轻人只顾及自己的感受,而根本不考虑那些年迈父母们的心中苦闷。他们养儿养女不仅是为了续香火的,而是为自己寻找精神抚慰剂的。其实,后者的因素要比前者更为强烈一些。因为,在中国已经实行了三四十年的计划生育,他面对续香火的欲望已经渐渐淡薄了。现在主要缺的是精神应有的抚慰。孩子们长年累月地出外打工,父母只能在家“孤独厮守”房子度日如年。 其实,年轻人想得过于幼稚和简单。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虽然已不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但也绝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如果剩男和剩女们已经过了计划生育的晚婚年龄还没有对象,父母担心是必然而非偶然。如果剩男和剩女们根本就不打算结婚生育,那肯定与父母的想法背道而驰。 其实,结婚生子是人类正常的生理与现实需要。计划生育也得讲究科学计划,如果脱离或背离科学原则,那是自己将来生活中的悲哀。计划如果过了头,当自己身体劳累过度不能正常剩余的时候,才可能会从思想深处产生强烈的求子欲望,但却会事与愿违。这就是父母们所日夜操心的。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的是居家养老,而不是社会养老。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收入结余不足以参加到社会养老的行列中去,并不是我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因此,这也是父母们所日夜操心的事。父母们毕竟经过了许多风风雨雨,他们也遭受过许多坎坷,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子女们在遭遇自己的不幸遭遇。然而,父母们的良苦用心却不能被自己的剩男与剩女们所理解。 据报道,春节前后,不少“剩男剩女”在网上倾诉遭遇父母“逼婚”的经历,并分享各自见招拆招的应对攻略。“中国式逼婚猛于虎,人类已经无法阻止逼婚、劝婚、相亲了。”这年头,未婚的大龄男女青年,没有准备两三个反逼婚策略,几乎不敢回家。网友“失败的小清新路线”贡献的一则攻略,今年受到众多网友追捧:“惊闻我今天回京,全家人开始‘‘啥时带个对象回家’的火力攻势。我淡定地抛出了杀手锏‘我对象还没离婚’,一屋子人面面相觑、沉默良久,开始改劝‘分手吧’。我一口答应,自我解围成功。”许多网友表示,此招肯定管用,就是杀伤力过强,怕父母受不了这个刺激。当笔者看到这样的报到时,心里真的感到很酸楚。想不到这些孩子们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父母的,难道父母就这么遭子女们烦吗?编假话、编瞎话,这是什么道德品质?有话不能和父母交心,如果自己将来有孩子的时候,也用这样的方法对待自己,自己会怎么想?为什么就不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欺骗那些善良的父母?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遇到这样的剩男和剩女们,那些父母怎能不可怜?他们何止是可怜,简直就是子女们的玩偶。他们只图自己开心,却从不考虑父母的心理感受。 其实,中国式的反抗比“中国式的逼婚”更让人心寒。因此,笔者建议那些剩男和剩女们做事不要太绝人情,有话还是和父母促膝谈心为最佳。同时,可以抽空看一下老舍先生三十年代写的散文《婆婆话》。先生像和朋友谈心一样,推心置腹地谈论婚姻、家庭和人生。同时,也毫不掩饰自己曾经是怎样的不理解母亲,以及它是怎样理解婚姻家庭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应该选择怎样的伴侣都做出了精当的描述。老舍说,妻子要选择健康的,不是选美,墙上的画再好看是中看不中用。在我看来,先生的这些话和他的婚姻观仍然不觉得过时,而觉得很实际,不虚无缥缈。希望被称为剩男和剩女的人们也不要自卑,更不要欺骗父母。 只要自己能很好把握机遇,做出自己的选择正确,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主要问题在于调整心态。 |
关键词:逼婚,反逼婚攻略,剩男剩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