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谈党建也谈人生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接受专访谈文集出版始末 2000年8月5日,贺国强欢送即将外迁的三峡库区移民。 经过1年多的编校打磨,《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下称《文集》)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这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卸任后出版的首部文集。 《文集》封面装帧格外朴素,淡黄色书皮上印着黑色书名与出版社名。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说,这种设计风格来自贺国强本人要求。书稿编辑出版过程中,黄书元曾两次参加由贺国强主持的小组会,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文如其人,书如其人”,“他讲话很朴实很实在,对人很和蔼,考虑问题细致周到,曾一再向我们强调,宣传发行要严格执行中央有关规定,要实事求是,不拔高、不夸大,不追求轰动效应。” 全书分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及制度建设五块内容,收录贺国强自1988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有关党建工作的报告、讲话、谈话、文章、批语、信函210篇,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翻看《文集》目录,从先进性教育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反腐败斗争形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改进会风文风、热情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关注网络舆情、廉洁救灾、“小金库”治理工作……从宏大到细微,过去十年间,党中央关于党建工作的若干重大部署和社会群众集中关心和讨论过的相关领域问题,书中皆有涉及。 “自2002年到2012年,贺国强同志先后担任过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等职务,这本书是他这些年工作的心血结晶。”黄书元说,组织部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被人们称为“管官的官”,“这些职务在公众眼中有一定神秘色彩,大家都很想加以了解,而党建工作,尤其是纪检监察和组织工作,包括如何培养、选拔、管理、监督干部等问题一直广受国内外关注。此前,像贺国强同志这样高层次的领导,出版系列文稿来谈这一领域问题的并不多。” 在人民出版社,黄书元向我们介绍了《文集》出版前后的情况。 亲自主持召开7次编辑小组会,与小组人员共同研讨29天 问:本书的出版缘起和编辑过程是怎样的? 黄书元:2012年11月,贺国强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就开始着手文稿的搜集整理。他曾明确表态对新班子的工作全力支持,但决不干预,同时也将继续关心、关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时期党建工作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他把从事领导工作后的2300多篇、2000多万字的文稿整理出来,特别是对中央工作十年的文稿进行节选和编辑,最后精选210篇成书,这是他十年工作经验的心血结晶,也是对党建工作的重要贡献。很多话讲过了,事情做过了,不能就忘了,把有用的东西记录下来,后人便能通过学习,从中汲取智慧,把工作做得更好。 这本书的编辑经过一年多时间,大体分三个阶段:从2012年11月下旬到2013年2月,搜集资料;2013年2月底到8月底,集中编辑;2013年8月底到年底,反复审校、送审、出版。在集中编辑的半年时间中,不算单独对手头文稿反复审看修改的时间,贺国强同志累计有29天和编辑小组在一起研究讨论问题。 我们出版社也设立了重点项目组,前后编辑审核6次,专业校对7次。 问:贺国强本人对文集内容有什么要求?主持召开的7次小组会主要讨论了哪些问题? 黄书元:根据贺国强同志本人的要求,文集编辑工作中坚持了四点原则:坚持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背景和文稿原貌;有重点地进行节选,增强针对性,也避免内容重复;注意体现个性风格,重点选取最能体现贺国强同志本人在落实中央精神中带有创新理念和独特风格的内容,以增强可读性。 小组会主要是贺国强同志和大家一起讨论文稿编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文集的总体框架,编辑工作大的原则和思路,节选怎么做,标题拟得合不合适,等等,很多工作他都亲力亲为。 |
关键词:贺国强,工作,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