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文娱>>文化纵览

内蒙古出土汉代铸币作坊 现140万枚古钱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25 09:1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古钱背后的历史

  连吉林向记者介绍,从本次发掘出土的西汉“半两”“五铢”铜钱及“大泉五十”“小泉直一”钱范、窖藏“货泉”“货布”“布泉”“五铢”等铜钱来看,再次证明王莽货币改革是中国古钱币发展史上一个特殊时期。

  连吉林说,王莽币制改革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极有影响。王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币制就有四次大的变动。王莽在居摄时期,始铸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始建国元年,进行第二次币制改革,悉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另铸小泉值一,与大泉五十并行,同时“又遣谏大夫五十人,分铸钱于郡国。”此次发掘证实鄂尔多斯地区当时已有铸币机构及地点,并且同时铸造多种货币,说明王莽时期改变了汉武帝时期郡国不能铸钱的制度。

  这一时期的钱币为何多称以“泉”,收藏界有一说法。因为王莽相信谶纬之学,他夺了刘姓天下,而“刘”字繁写,由“卯、金、刀”组成,所以避讳“刘”字,同样忌讳“金、刀”两字,钱字有“金”便用了“泉”字来代替。

  王莽币制改革因多而繁造成混乱而失败,但因铸币形制别具、制作精良,历代以来始终为收藏者所青睐。其中闻名遐迩的是“一刀平五千”,俗称金错刀。“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可见其为古钱收藏之极致。遗憾的是本次考古并没有发现。

  鄂尔多斯也曾水草丰美

  霍洛柴登古城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旗政府所在地锡尼镇西北20公里。古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长1400米,宽1100米。城内地势较平坦,北部地势略高,现大部为草场和农田。

  城内地表遍布陶片及砖瓦等,本次还出土了铠甲片、铜箭头等。连吉林说,这座古城是当时汉抵御匈奴侵扰的驻军重镇,方圆1.5平方公里的古城驻军规模可达几万兵马。

  鄂尔多斯地区地处黄河南岸,古称河南地。秦汉时期,为了抵御匈奴侵扰,秦汉王朝曾多次派重兵攻取、驻守鄂尔多斯地区。从发掘出土的钱范、钱币实物情况看,可能是就地解决当时军事、经济方面的费用。

  在古城北约10多公里处,就是古代“朔方郡”治下的一处大型城址(今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境内),也是军事重镇。另外30公里处有阿鲁柴登匈奴墓葬群(今杭锦旗阿鲁柴登村)。1972年这里出土金器218件,其中的国宝重器“匈奴金冠”,重1202克,是迄今为止仅见的匈奴金冠。

  连吉林说,现在这些古城都被风沙淹没。当时这里众多的城镇群和驻军,建有相当规模的铸钱作坊遗址,都说明西汉至新莽时期鄂尔多斯地区是其直接管辖而且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遥想当年秦始皇在此修筑“秦直道”,王昭君路经北上和亲,成吉思汗落鞭指为长眠之地,鄂尔多斯也曾水草丰美。(本报记者高平)

  延伸阅读

  中国古钱币散发中国魅力

  研究中国古代钱币可以说是考古工作者的必修课和硬功夫。因为出土文物中常伴有古代钱币,而这些钱币都有纪年文字,是他们断代推测的重要实物。

  内蒙古考古所第一研究室主任连吉林研究员介绍,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世所罕见。中国古代钱币承载和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民俗等方面的历史,其精美的文字书法和铸造技艺独具中国魅力。

  中国铸币始于商周,统一于秦。考古发现,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代墓中的“保德铜贝”,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铸币。“秦半两”统一货币后,天圆地方成中国古代钱币通用形态。“汉五铢”与过去不修边幅的钱币相比,有了标准化规范之美,沿用700余年。公元621年,唐高祖废五铢,行“开元通宝”,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向符号化、抽象化、信用化演变,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宋代铸造多种多样的铁钱,钱文艺术可谓登峰造极,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介入钱文,为当时许多书法家乃至皇帝所热衷。明清渐归于银锭银圆。

  中国古代钱币称谓繁多。根据《通志·食货略二钱币》记载:“自太昊以来,则有钱矣。太昊氏、高阳氏谓之金,有熊氏、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人、周人谓之布,齐人、莒人谓之刀。”可见,货、泉、布、刀等都是钱的别称。其中把钱称“泉”,是取“泉”的“流布”(流动散布)之意。从本次发掘出土的“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货泉”“货布”“布泉”等铜钱品种名称看,都是这些词的排列组合。

关键词:内蒙古,文物,古钱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李雪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