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望洋兴叹青岛雨后看海 城市排水系统怎么那么“水”?
质疑 昨天,2008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雨袭击深圳,这座年轻的现代都市在3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修建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却依然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 建城初期采用前苏联城建模式 很多网民对此吐槽不已。网民“深圳日月”说,开着车路上走着,忽然感觉是在开船。航班延误取消,广深动车停开,深南大道蜗行,梅关高速关闭,深圳就像乱成一锅粥。网民“超级帅康君”说,深圳暴雨,水漫金山。我想问:深圳是新建城市,为何会这个样子? 深圳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调研员陈筱云说,深圳虽然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但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市初期也是采用了苏联的城市建设理念,由于苏联降雨较少,排水管道标准较低,这导致深圳排水管道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因此虽然在30多年的时间里,深圳市陆续修建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但遇到像昨天这样的特大暴雨,这些管道由于不能及时将雨水排出,经常导致城市多个地区被淹。 排水管道按“1年1遇”标准建设 据介绍,深圳大部分的排水管道是按照一年一遇来建设的。一年一遇的标准相当于每小时降雨强度约为50毫米,当然无法应对11日巨大的降雨量。一些地区雨水来不及排走,当然只能一片。 暴雨袭城对于深圳而言已经不是第一回,今年3月底,深圳就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雨;暴雨还带来地陷等次生灾害。据统计,仅在2013年深圳就发生10次地陷,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地陷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也是排水管网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地面一旦遇雨冲刷就容易发生垮塌。 一些网友呼吁,深圳等南方城市雨水很多,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大投入、抓紧时间整修排水管网,不遗余力地打造“城市良心”,不要让现代都市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反复上演暴雨一来就要“看海”、雨后地陷还要“走路死”的悲剧。据悉,今年4月,广东省发布《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广州、深圳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 大城市如何不再上演“雨后看海” 其实,暴雨袭城对于深圳而言已经不是第一回,今年3月底,深圳就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雨;暴雨还带来地陷等次生灾害。另外,由于排水管网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2013年深圳就发生10次地陷,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 如何让深圳这样的现代都市在暴雨面前坚强起来,如何不再上演“雨后看海”这样的悲剧,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决心。 综合新华社 央广 |
关键词:暴雨,降水,排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