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来了 应对内涝 城市准备好了吗?
一场暴雨再度让繁华的现代都市原形毕露。11日,深圳上演暴雨围城,5000辆公交车受阻、2000辆汽车被淹;青岛一面挡土墙在风雨中倒塌导致18人死亡、3人受伤。进入“2014内涝季”,大城市的“良心”准备好了吗?近日多地发生的内涝灾害在警醒城市管理者排水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务院颁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自2014年1月1日施行,这意味着城市排涝管理已经有法规可依。“徒法不足以自行”,国内大城市在这5个多月的时间中对《条例》的执行落实情况如何?城市“看海”现象何时不再重演?记者分赴深圳、青岛、北京等城市进行了调查。 暴雨围城之后 各地加紧城市排涝建设 城市看海现象何时不再重演?记者分赴深圳、青岛、北京等城市进行调查 应对2014版内涝 城市准备好了吗 今年以来,暴雨围城对于深圳不是第一次。就在今年3月底,一场50年一遇的暴雨造成深圳出现200多个内涝点,投入50亿元巨资修建的深圳机场漏雨更是成为网民吐槽的焦点。暴雨之后,深圳加紧了城市排涝的建设。 “我们觉得深圳在地下管网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深圳市三防办副主任田亦毅说,这些年水务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重心不断在调整,最早是忙着供水,后来是防洪,最近几年城市内涝严重、老百姓反映强烈,城市排涝工作才提到更高位置。 根据深圳市水务局的统计,2010年-2013年,深圳投入10.3亿元用于城市防灾减灾,主要用于片区防洪排涝工程、海堤达标加固、排涝泵站等工程建设。截至2013年12月,全市共有297.9平方公里的涝区,目前已完成治理的易涝点108个,完成涝区治理面积43.8平方公里。然而11日深圳的内涝再次证明,面对越来越极端的天气,城市管理者根本没有任何资本、没有任何时间躺在上面的数字上“喘口气”。 暴雨也曾经给北京造成刻骨铭心的伤痛。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造成79人死亡。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士表示,为滞蓄雨洪水,北京将结合现有湖泊、低洼地、砂石坑等区域,因地制宜,确定蓄滞洪区。2015年年底完成5项大型骨干雨洪滞蓄工程建设。然而面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对城市各管理部门提出的严格要求、设置的问责机制,相信在2014年北方雨季到来之前,北京的城市管理部门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刻不容缓地去做。 对照国家标准 城市排涝仍有硬骨头要啃 面对暴雨的挑战,各大城市都加大排涝建设力度。然而,对照国务院颁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各地的城市排涝工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例如,北京、深圳、青岛至今都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要求:必须达到防治城镇内涝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专家表示,各地要达到这一目标仍有很多硬骨头要啃: 一是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记者在一个沿海城市采访时,需要了解近年来城市地下管网的总体规模以及新建设施的情况,但水务、建设等部门都给不出数字,而且对治理内涝的责任互相推诿。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城市内涝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规划、国土、水务、建设等各个部门配合、协同作战,但目前的情况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没有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和顶层设计很难取得大的突破。 二是调整“重建轻管”的城市建设思路。例如,深圳后海高档房地产项目林立,南和香港隔海相望,是当地的一张闪亮名片。可就是这个片区,当地10个楼盘地下管网都没有建好房子就已经建成而且都售罄,业主反过来倒逼市政建设,没有一个项目履行排水行政许可,导致排水管道完全滞后,污水被逼直排入海。 “严格来说,没有排水行政许可,项目是不能获得规划审批和环评的,可不知道这些项目为何全都能通过。”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质问道,这是“经济脚步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 三是历史欠账如何补足。当前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是相对固定的,也是不可逆的,排水系统一旦修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被“固定”了。因为城市排水系统工程庞大,有时候看上去是维修一个点上的问题,其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是上游系统休整了,下游没有配套休整就难以匹配,有时候就等于做无用功。 北京市排水集团表示,一些管线污泥淤积严重,要是赶上大雨,不但雨水排不下去,污水可能还要冒上来。以东城区、西城区为例,雨污水管线有1300余公里,这些地区的雨水管线老化严重,多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建设而成的,清理疏通起来难度很大。 |
关键词:内涝,汛期,暴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