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赶考行]一位基层党委书记的4年零6个月
王永华,男,1965年10月出生,井陉县上安镇白王庄人,中共党员,1984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教师,县委办干部,小作镇副镇长、威州镇副镇长、副书记、镇长,2009年3月,任测鱼镇党委书记。多次荣获井陉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次受县政府嘉奖。2013年9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王书记,俺对你有意见!说好为俺们剪彩,你咋就说了不算呢?!”2013年12月5日,南蒿葶村支书吴瑞生含着泪将一杯酒洒在地上,以祭奠为移民工程耗尽心血的老书记。那一日,南蒿葶村211户敲锣打鼓,喜迁到百里之外的新居。老书记名叫王永华,原井陉县测鱼镇党委书记。就在大家乔迁新居的65天前,他却离开了爱戴他的群众们。书记走的时候,才48岁。
王永华(左三)陪县领导视察测鱼镇护林防火。 临危受命,关键时候顶到第一线 2009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山火,在井陉测鱼镇干部群众中引发“地震”:责任追究,镇书记、镇长被免,主管副镇长、包村干部、村主要领导被处分。在这一关口,时任威州镇镇长的王永华连自行车都没来得及骑回家,就被井陉县委派到了测鱼镇任“一把手”。 测鱼镇是什么地方?井陉最南端的深山区,与河北、山西两省的五个县交界,174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山场占到了90%以上。这里是井陉县生态植被最好的地方,也是全县防火、防汛任务最艰巨的乡镇。 “是爷们儿就别当怂人!火里跌倒火里爬起来!”这是王永华上任的第二天,给时任副镇长、主抓防火的杜建伟说的话。护林防火期间,王永华吃住在单位,每天穿着迷彩服,戴着红袖章巡查各站点值班情况,有时连续一个多月不回家!“对纵火的人,无论是谁,有多深背景,不能怕得罪人!”王永华说。一次,一位燎地边村民被巡查人员抓了现行。他的一个亲戚在某县直单位当负责人,和王永华私交不错,打电话求情,被王永华一口回绝:“要不你来这里当书记,要不你想办法把我调走。除了这两条道儿,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儿!”最终,这位村民受到了处理,被拘留、罚款。 一天下午,井陉县县长苏志超到测鱼镇暗访山林防火工作。看见一位老农正从地里往外抱玉米秸。停下车和老农聊起天。“老哥!这么干的秸秆,你点一把火烧掉不就成了吗?还费力气往外抱?”老农听了,看了他一眼,说:“谁敢烧?俺镇的王书记可不好惹!犯到他手里,找谁都不顶事儿!” 在王永华任职的四年多时间里,测鱼镇护林防火创造了不失一把火的奇迹。 深入基层,总结移民安置“三大法宝” 测鱼镇是省重点工程—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的项目所在地,全镇5个行政村和1个代管村民小组涉及移民搬迁。其中南蒿葶村涉及的户数和人口最多,村情最复杂,是所有移民村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从2002年开始到2009年初,其他移民村工作已近尾声,仅有南蒿葶村原地打转。 做移民安置工作,王永华总结了三大“法宝”:相信群众、换位思考、公平对待。 移民工作一开始,许多移民想走出深山到经济发达的地方,选择了集体搬迁。方案报县里得到认可,专门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秀林高速路口划出了移民区。后来,大锦山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后,移民们认为这里将成为“风水宝地”,要求就地安置,县里第二次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就地安置方案几经周折,好不容易确定下来了,移民们又变卦了,想按以前方案整体外迁。一些人还纠集起来堵了张河湾蓄能电站的大门。闻讯赶来的王永华非但没有一句埋怨的话,还当场表态尊重他们的意愿,向上反映,最终征得了县领导的同意。 2012年9月16日,已查出癌症晚期的王永华抱病接待上访移民。面对个别上访群众的无理要求和种种刁难,王永华义正辞严,唇枪舌剑,驳得对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一口唾了他个满脸。在场的县领导实在看不下去了,马上责令现场维持秩序的公安民警拘人,硬是被他拦了下来。 在王永华的感召下,测鱼镇的移民干部个个练就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本领”。有力地推动了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村民们顺利入住南蒿葶新村。 转变群众观念,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 2004年初,省重点工程张河湾蓄能电站的上马,当地许多群众靠在工地包工、打工鼓起了腰包,镇财政收入也随之剧增。“没有自己的主导产业,眼前的繁荣只会是昙花一现。”王永华和村干部说:“咱测鱼镇的优势是山、水。要实现富民强镇,必须远抓林,近抓牧,绿色发展不放松。” 为了转变群众观念,王永华参加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掰着手指头给他们算经济账,又请来县林业部门人员为他们讲形势、讲政策、做思想工作,并动员干部带头种树。短短四年里,全镇栽植核桃树40余万棵,多少年无人问津的边远荒山、撂荒梯田成了“香饽饽”。如今,漫山遍野的核桃已成为测鱼镇农民的“摇钱树”,仅红土嘴村人均核桃树就达50余棵,人均增收2500余元。 在大兴林果、发展“铁杆庄稼”、引导群众建设“绿色银行”的同时,测鱼镇还发展特色养殖,藏香猪、大雁、黑山羊、乌骨羊、小尾寒羊、柴鸡等数十家规模养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目前,全镇规模以上养殖场发展到上百个,年产值突破5000余万元,数以百计的农户通过发展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 开发大锦山,是测鱼镇富民强镇的又一战略工程。大锦山的开发,也使当地数以千计的农民当上了“旅游产业工人”。现在,百余户的南寺掌村农家乐已发展到27家,2014年人均平均收入可望超万元。 一辆自行车骑了35年,弥留之际仍在“开会” 从2012年7月开始,王永华开始不停地咳嗽,不住劲儿地流汗。到省二院做检查,结果晴天霹雳——肺癌晚期! 王永华心里很明白,老天爷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再治也这样了!再说,咱家这情况也不允许,总不能让我把这个家拖垮吧!”王永华劝说了妻子,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去北京化疗。 王永华一年四季换来换去总穿那几件洗得发白、磨得领子发毛的衣服;一辆二八式自行车,从1984年上班一直骑了35年;他不喝酒、不抽烟、不打麻将,除了工作,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 随着病情的一天天恶化,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再也瞒不住了,只好向组织请了病假。在后来的那段时间里,他把家当成了办公室,拒绝一切探望,只接待来汇报工作的测鱼镇镇村干部。 2013年7月中旬的一天,王永华向妻子发出了结婚21年来的第一次邀请,说测鱼镇风景不错,想带着她去转转。妻子明知,这哪里是请她旅游,是丈夫放不下防汛的任务!他们没有通知任何人就悄悄来到镇上,他把整个机关转了个遍!接下来,来到西沟村的桥边,他担心水库放水可能会淹了桥,村民们咋出门啊。在回家的路上,途经测鱼村,王永华停了下来。站在公路边,望着张河湾水库和脚下的测鱼村,王永华泪如雨下! 在他去世的前10天,时任测鱼镇镇长王建军、副书记杜建伟再次来看他。看到同事到来,虚弱的王永华容光焕发一般,硬让人把他扶坐起来,谈了一个多小时的工作! 2013年9月27日零时50分,昏迷中的王永华断断续续不停念叨着什么,满脸泪水的妻子强忍着悲痛,把耳朵贴到丈夫嘴边,听到了王永华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不要说话,正在开会!”
|
关键词:赶考行,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