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赶考行]"铅衣人"刘志红14年与辐射为伴

http://www.hebei.com.cn 2014-05-09 15:1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图为刘志红在手术前穿铅衣。张敏摄

  身着几十斤沉重铅衣,在辐射的环境中精细操作、治病救人,他们就是工作在手术室里的“铅衣人”。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刘志红就是其中一个,她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14年——

  身着几十斤重铅衣,在X光辐射下经常工作几个小时

  铅衣沉重、辐射笼罩——日前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的导管手术室见到“铅衣人”刘志红时,她刚刚做完一台手术。在长达3个小时的手术中,她身着重达30斤的铅衣,一直在X光辐射下工作。

  46岁的刘志红是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她最擅长的手术叫做导管介入手术,也就是在密闭环境中借助X光照射显像为患者进行精确手术。这种手术最大的优势是微创,可大大降低病人的痛苦和风险,但医生却要在高辐射环境下工作,不能出一点纰漏。“一台手术做下来,人就像被蒸过一样,经常累得大汗淋漓、头晕眼花。”刘志红告诉记者,在心脏部位做手术一点都马虎不得,手术中的每一次移动都很费劲,还得尽量避免每一次呼吸带来的细微颤动。

  为了解铅衣,记者来到导管手术室外的更衣室,在一个特制的衣架上挂着许多像马甲和围裙一样的衣服,另有铅帽、铅围脖以及特制的眼罩,每一件都很重。为了体验医生的“重压”,记者进行了试穿,感觉铅衣密不透风,且因重压而导致呼吸困难,行动迟缓,很快就渗出一身汗。刘志红说,目前的铅衣经过不断升级,已经轻了不少,原来一件铅衣重达40多斤。

  记者了解到,心血管内科导管介入手术中最常见的就是心脏冠脉造影,一般需要一小时左右,但遇到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一台手术花五六个小时也是常事儿。该科室几位年轻的医生告诉记者,刚刚进入科室时,因为适应不了沉重的铅衣,一台手术下来,特别是耗时较长的手术,身体几乎会累得虚脱。

  14年坚守一线,牺牲自己的健康换来无数人的健康

  尽管只有46岁,但刘志红在导管介入这个特殊岗位已属于老前辈。自2000年该医院开创介入治疗以来,整整14年里,刘志红身着铅衣,一直与X射线打交道,始终坚守在第一线。

  常年与射线相伴,令刘志红面色苍白,双手皮肤也远较常人苍白。“一般人都希望肤色白,但我却是因为工作而变成这样。”刘志红微笑着说。“白细胞比正常人偏低20%左右,身体免疫力下降,易感冒,常头晕乏力。”刘志红曾经请中医进行过检查,说她是严重的气血两亏,而每年在职业病防治所的体检结果也都显示她需要休息或是离开这个岗位,然而她几乎从未休息过,更未想要离开这个岗位。

  刘志红曾做过多少手术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只知道14年来几乎每天都有手术,她以牺牲自己的健康换来了无数人的健康。因为工作繁忙,刘志红多年来一直无暇顾家。对此,曾经当过医生的丈夫表示理解,但刘志红总觉得对不住家人,尤其是女儿。2012年,女儿报考中央美院艺术设计专业,当年全国招录280名,女儿考了256名,但因志愿填报出了纰漏而最终落榜。对此,刘志红一直愧疚,因为女儿填报志愿那几天,她忙着做手术,根本顾不上帮女儿检查志愿填报。女儿的老师曾经严厉地批评刘志红:“别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处考试、分析专业、谨慎填写,你这家长咋当的?”刘志红无言以对。

  “导管介入治疗领域医生较少,所以我会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刘志红说,她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生产X光机设备的厂家能更加精益求精,制造出对人体伤害更小的机器用于临床。再有就是尽可能多地培养出成熟的介入治疗医生,帮助更多患者解除痛苦。记者了解到,培养一个成熟的介入治疗医生并不容易,需要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为此,刘志红在努力钻研技术的同时倾尽所学,尽可能地多带年轻医生、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如今,在她的努力下,该科室11名医生中已有多人掌握了介入治疗技术,能够独立进行手术。

关键词:赶考行,辐射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燕赵都市网
责任编辑:李雪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