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企业“淘智”京津正当时
-快评 技术转化应常态化 虽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尚未出台,但北京已明确将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城市战略定位之一,作为京津冀区域创新的高地,北京的技术力量对促进整个区域产业发展的作用无疑是难以替代的。 对于河北来讲,要实现利用北京这一创新平台发展自己,就需要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比如通过市场的手段让聚集在京津两地的科技人才资源更多地向周边流动;通过制度性的安排为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提供“绿色通道”,让技术转化实现常态化;需要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搭建一体化的京津冀科技对接平台。京津科技成果能否更多、更顺利地在河北转化,也是衡量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机遇面前,进一步唤醒河北企业的创新意识显得颇为紧迫。记者连日来的采访发现,在我省,尽管有一批企业从京津获取了想要的技术成果并转化创造了财富,但同时有不少企业却依然停留在乐享目前满负荷生产的现状,失去了当初创业的激情和更高的志向。“有一百万的订单,就建一个厂。获得一个技术,就建一条生产线。”这样无计划性的短视行为最终让中小微民营企业原地踏步,逐渐落后。 “踏入功能性薄膜生产行业,就意味着永远不停地往高精尖的方向钻。”河北铠朗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正由于这种创新意识,使“铠朗人”一直走在“淘智”的道路上,保持该行业领军企业的地位。 其实,校企技术合作的模式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是科研院所提供已有的研究成果供企业引进孵化,第二种是企业基于市场判断给科研院所提需求。在校企技术合作之初,企业往往以第一种合作模式起步,不断积累实力,而到了一定阶段,转而以第二种为主,毕竟,企业保持着对市场最敏锐的感知。这种双向的合作模式让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建立起常态化的沟通机制,最终实现双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我省民营企业可发挥重要作用,而“淘智”京津,对于研发力量薄弱,尚需借力的河北中小微企业,也是发展壮大的一条捷径。记者王博 |
关键词:京津冀,企业,淘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