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解扶不扶之惑

http://www.hebei.com.cn 2014-04-16 09:5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有了一句感谢,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上周,深圳版“扶不扶”的主角,扶起老人的公交车司机马爱平终于松了一口气,摔倒的陈金桃老人小儿子练先生与马爱平一起来到派出所,在民警见证下,支付先前马爱平垫付的2000元,并向马爱平表示了感谢。“扶不扶”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但有关“扶不扶”的讨论和反思,仍然在这座城市持续发酵。

  马师傅终获久违的感谢

  4月12日,马爱平和练先生来到高新派出所,练先生在派出所又看了一遍监控视频,随后拉着马爱平的手表示了感谢。

  深圳巴士集团五公司南山作业组组长李练君介绍说,马爱平和练先生签署了协议。协议的大致内容是:通过视频显示的情况,确定是陈金桃自己摔倒的,马爱平送老太太去医院,垫付了医药费。经民警协调,陈金桃家属归还马爱平垫付的医药费。

  练先生说,他12日在派出所看了视频后,确定是母亲自己跌倒的,所以对马师傅表示了感谢,并归还马师傅垫付的钱。“他帮助了我妈妈,我很感动,感谢是必须的,社会应该鼓励大家做好事。”

  练先生说,他还希望社会能对他母亲多点宽容,“老人家年纪也大了,希望大家不要追究。”马爱平则表示,尽管自己经历了一些波折,可还是希望以后大家看到有老人跌倒能扶一下,“全社会都应该弘扬这股正能量”。

  《市民文化大讲堂》

  首度开讲“扶不扶”

  随着马师傅得到迟来的感谢以及垫付的医药费,“扶不扶之惑”大讨论似乎应该画上句号,但事实上,由此引发的思考却一直在发酵。

  继深圳报业集团上周举行“化解‘扶不扶’之惑大讨论”座谈会后,上周末,“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再度关注这一问题,首次以“扶不扶”作为讲堂主题,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黄发玉从问题根源、传统文化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当前我国重塑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黄发玉认为,“扶不扶”事件应从时间上追溯到2006年“彭宇案”,该案所引发的社会负面效应,以及其后各地发生的“因扶被讹”案件,对当前价值观、道德体系的淡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尤其是当时在‘彭宇案’判决后的推理方式、断案结果让民众感到忧虑,产生了‘坏人变老、老人变坏’的恐惧感。”黄发玉说,正当我们还在为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感慨的时候,马师傅扶老太被讹的事件又拷问着社会。

  “扶不扶之惑”因有四种缺失

  针对当前“扶不扶”成为社会讨论热点这一现象,黄发玉认为,这一问题之所以存在社会疑问,主要因为有四个方面的缺失:社会应急机制(心理)、道德问题、法律问题、技术问题。

  黄发玉着重从道德层面剖析了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缺失的现状。他认为,从封建社会继承而来的“国之四维”、“五常”就是我国社会传统道德的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价值体系建立、西方文化渗透、道德教育“应试化”、法制保障建设的缺失、负面传播影响等5个因素的联合作用,使得拜金主义、权钱交易等不良风气横行于世。

  “假设一个国家失去了核心价值,那么也失去了道德体系中安身立命的根基。因此,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针对重塑核心价值观而来。我们不难看到,这其中继承了传统的道德标准,也吸纳了西方现代价值,比如,个人主义、平等主义、自由主义精神。”黄发玉说。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深圳晚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