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即将发布 中西部将成城镇化“主战场”
一个现象 城镇化推进存在3大误区: 房地产化去农村化贪大求洋 一方面是房价居高不下、“地王”仍在出现、大批农民工望城兴叹,被高房价阻挡在“贵城”的路上;另一方面却是盲目铺摊子、建新城,造成楼盘空置、一些新城沦为空空荡荡、人迹罕见的“鬼城”。 “贵城”住不起、“鬼城”无人住,已成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一道难题。来京参加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冰火两重天”的楼市怪象背后,不仅是简单的供求关系失衡,更折射出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陷入的误区。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大力推进“人的城镇化”,让每一位居民真正从城镇化中获益。 误区一:将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房地产化”。全国政协委员王召明认为,城镇化要求放开中小城市户籍,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但并不能理解为片面地通过房地产开发拓展城市空间。 “有的地方仅仅是改村为镇,农民虽然住进了楼房,但就业岗位却严重缺乏,生活水平也没有相应提高。”王召明说,城镇化最终需要产业的依托,楼建起来了,没有产业和就业岗位的支撑,必然会出现“鬼城”和空城。 误区二:将城镇化等于“去农村化”。全国人大代表、张家界[0.79%资金研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国军认为,教育、医疗等基本的民生资源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一些地方不断蚕食农用地造城。朱国军说,当城镇化变异为片面去农村化时,还怎么指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误区三:盲目铺摊子“贪大求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教授朝克告诉记者,一些西部小城镇本来十分“精干”,几年不去就密密麻麻地盖起了成片的楼房,“什么都求大,大体育馆、大广场、大花园,配套设施齐全,政绩是上去了,但建成之后人影都没一个。” 两会观点 “人的城镇化”咋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副校长赖明勇认为,“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必须打破现行的种种“桎梏”,解决稳定就业和稳定居住两大问题,只有从产业、公共服务、住房、医疗、教育以及心理归属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真正解决农民变市民问题。 针对“鬼城”与“贵城”并存的现象,张天任代表认为,破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与片面追求GDP的误区才是治本之策。张天任说,包括不动产登记、房产税等,均有利于缓解房价高涨和空置率过高的问题。 “科学的规划与顶层设计也十分重要。”朱国军说,遏制“造城运动”,除了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破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之外,更需要有科学规划,未来的城镇化必须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对人口集聚的支撑作用,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个例子 拒“千城一面”贵州绘就特色城镇新貌 贵州在新一轮城镇规划中拒绝“千城一面”,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发挥有山有水的优势,铺开了一张融民族特色、山水、田园、乡村、都市为一体的城镇建设蓝图。 近年来,贵州一边开展小城镇建设,一边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力度,据贵州省住建厅统计,目前贵州50户以上的自然村落保留有近6万个,其中有292个村落进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列入名录总数位居全国第二。贵州省在城镇建设上要求,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弘扬”、“拆旧”与“建新”的关系,千万不能拆掉老房子,去建仿古建筑,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村落、古街道、古建筑,尽量采取修旧如旧方式保留原貌。贵州省提出,要深入挖掘和提炼地方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建筑符号、文化符号,实现地方风貌与小城镇建设的“天人合一”,彰显示范小城镇的可识别性和可阅读性。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中西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