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称港人临终仍牵挂房价:忌讳亲人在家离世
英媒称香港人临终仍要牵挂房价:不愿亲人在家离世 责任编辑:朱方雨 核心提示:香港人日夜忙碌,却少有时间思索人生,而最荒谬的莫过于香港人临终仍为楼价牵挂。香港楼价高企,凶宅便大打折扣,对房价敏锐的香港人很多不想家里有人死亡。 参考消息网12月19日报道 英媒称,人生几何,活得从容,死也应安然而去。但香港人日夜忙碌,却少有时间思索人生,而最荒谬的莫过于香港人临终仍为楼价牵挂。 香港死亡质量低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14日报道,香港是全球知名经济繁荣的大城市,香港人全球寿命最长,但死亡质量低,临终关怀不足,欠缺尊严与宁定。据《经济学人》调查,2015年,台湾地区死亡质量指数在全球排名第6居亚洲之首,香港排名第22。相比之下,英国人虽寿命不如香港人,但死亡素质全球第一,临终病人可获政府支付护理人员上门照顾。 报道称,香港地区人口趋向老龄化,是亚洲继日本之后最为老龄化的社会。香港16%是年届65岁老人,到2029年26%是老人,人口老龄化正是香港各界讨论的焦点。如何令老人活得健康快活?其实,怎样让港人死得安宁也应是一个课题。 老人难以“安心、自然”去世 团结香港基金高级研究员黎可欣认为,应推行“医社合一”使社会跟医疗界紧密合作,还要做好宁养服务、临终安排,让老人活得精彩,安享“盛龄”。但可惜的是,当前香港生命教育不足,即使医社合作也未必能让老人安心而去。“现时养老院多向病人解释有关‘终止无效治疗’协议,即临终弥留之际不用急救。但即使病人已签署,当有老人濒临死亡时,我们唤来相熟医院派出医护车前来,其医护人员按职责仍为临终老人做心肺复苏,令死者难以自然去世。”老年学顾问护师郑宝宝称,养老院与邻近医院是有合作的,但需要努力磨合一下。 “部分救护员救人心切,替老人急救时仍用力去搓,真有可能把肋骨搓断,死前要痛苦一番,”另一位社工说。据外国法例,当老人签署了相关协议,救护员便会遵守规定,令临终病人无须承受不必要的折腾。 报道称,香港实施“终止无效治疗”及“病人拒绝治疗”是合法的。前者是病人考虑到治疗未能达致医疗上效果或目的,采取放弃或终止治疗,比如老人明知癌症末期,事先声明昏迷时不要进行心肺复苏。后者是病人在神智清醒之下了解病情及治疗建议后,自己做主拒绝接受有效或无效的治疗,譬如病人拒绝医生建议切去可能枯死的足部。 所谓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蓄意及直接使用药物,使其无痛苦地离世。香港并没有“安乐死”,这有别于上述两种方法。于是,有些患了绝症港人飞到欧洲寻求安乐死,目前欧洲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部分美国的州可以执行安乐死。 港人忌讳亲人家中去世 报道称,香港楼价高企,但凶宅便大打折扣,对房价敏锐的香港人很多不想家里有人死亡。香港老年学会注册社工秦嘉明说:“即使老人家想死在家中,但顾虑到子女不愿意,宁可到医院临终。” 报道称,大部分国家并不忌讳在家中死亡,日本有四分之一死者在家中去世,更有礼仪师上门为之祝福。其实两腿一伸,多少财富也是徒然,但香港人生命濒临终止,仍要顾虑楼价升跌。此外,除非病人在死前两星期内经医生上门诊断,否则,在家中去世的老人需要由警方按程序进行刑事调查以排除他杀,死者尸体有可能要遭受解剖,这样一来,家属在悲伤之际,又要忙于力争豁免剖尸。 殡葬服务良莠不齐 报道称,在香港,生死教育缺乏。很多普通市民医护就诊常识不足,一旦亲友患了重病,不知求诊门路,倍感悲伤又彷徨。此外,港人忌讳殡仪,殡葬服务良莠不齐。亲友离世会令人大失所措。 报道称,香港贫富悬殊,穷困生存者活得悲凉,但临终者不论贫富死得都未必安然。香港虽是繁荣璀璨的活力之都,但避不开人人皆有一死,香港人或应重视建立死亡观。 |
关键词:房价,临终病人,治疗,安乐死,经济学人,死亡观,凶宅,心肺复苏,人生几何,临终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