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用生命坚守三尺讲台 让信仰点亮希望烛光
袁辉(前排左二)在“烛光奖”颁奖典礼上接受主持人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延兵摄 2012年9月,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生袁辉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姜家湾教学点,成为谭定才的另一副“拐杖”,与谭定才一起为孩子们播撒着智慧的“种子”。 今年26岁的袁辉是江苏徐州人,大学毕业后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行政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和同学一道去西部做志愿者,丰富阅历,历练意志。 辗转中,袁辉想起“拐杖老师”谭定才的事迹。他认定,谭定才任教的教学点就是自己理想的去处,便只身一人前往姜家湾。 得知袁辉的来意后,谭定才有些疑虑: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来山里的教学点教书,是真的吗?“这里环境差,我又有病在身,会给你添麻烦,你还是回去找一份好工作吧!”谭定才善意地劝导。 袁辉没有听劝,甘愿做志愿者教师,即使没有编制没有职称,每月拿不到900元的生活补助。 而每个月去探访学生摩托车的油费就需要近300元,就这样,他还省吃俭用的把钱拿出来给需要的学生。 田艳青是班上的残疾学生,袁辉每周都会抽两个下午的时间,骑摩托车十多公里到她家给她补课,保证她学习跟得上,陪她聊聊动画片和稀奇古怪的见闻。 山里的孩子从小都说方言,语言是袁辉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最大障碍。他觉得应该尽早让孩子们学会普通话,于是在讲课中,在平时的游戏中,他都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孩子们交流,一句一句,慢慢说,孩子们慢慢理解、模仿。 课余时间,袁辉便成了一名快乐的“小学生”,他和孩子们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游戏…… 他是乡村教师的中坚力量,是一个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向上80后,更是学生们心中传道授业的辉哥。 孩子们很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于是依据孩子们的姓名,给孩子们起了个代号,都是不同姓名的“羊羊”。科太郎是一个男孩子,名字中有个“科”字,他特别喜欢灰太狼,就起了这个名。 上课的时候,如果孩子们实在没兴趣听,他还会亲自示范,并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分角色模仿灰太狼、喜羊羊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学习,效果很不错。 山村生活很孤独。在学校,袁辉还有一位“好朋友”--一条捡来的流浪狗。 家访是袁辉对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双休日,他带上那条狗,沿着崎岖的山路,拜访各位学生家长,和他们唠家长里短。 “与孩子们在一起,让我更充实、更年轻、更有朝气。”夜深人静时,袁辉躺在床上,读古典文学、读历史地理。他希望用时间来积淀,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再提升一个档次。 “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我的课程量接近爆表,不仅上清太坪镇的课,还给附近乡镇学生代课,这么多课,越上越有劲,不觉丝毫疲惫。”袁辉说。 问及将来打算,袁辉说,或许还将继续,当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内心够富足,就能守山村。自律的人生才会有更多的自由,当付出变成一种习惯就会收获更多,普通人生的平凡价值更值得回味。”袁辉告诉记者。 “如果我们每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科多一份油然而生的痴迷,多一份纯粹忘我的投入,多一份理想主义的疯狂,多一份内心的沉静,我们身上自然就会流淌一种精神之美、文化之美、人性之美。”于冰告诉记者。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现实困境让这些老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走的额外辛苦,他们在一线最艰苦的岗位上燃烧着星星之火。我们就有责任用双手将这星火守护,并传递下去。”TCL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魏雪表示。 “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江河奉献给海洋,长路奉献给远方。”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张姚文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这个奖项实实在在能够帮助乡村老师,不光是一个证书、一笔钱的问题。”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评选机制,将“烛光奖”打造成一个更加开放、有影响力、高效规范的公益平台。同时,也希望能够影响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公益组织,为更多的乡村教师提供切实帮助,进而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社会问题,促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 |
关键词:乡村教师,三尺讲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