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曝光]河南127人高考替考 枪手指纹验证露馅依然过关 |
高考前几个月,在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教学楼的厕所里,出现了招募高考枪手的小广告。虽然广告出现在不同的学校,但是留下的竟然是同一个手机号码。打通这个号码之后,一个自称是“李老师”的人提出了应聘枪手的条件。 …[详细] |
|
|
|
[回应]教育部派工作组赴豫鄂查替考: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
教育部指出,6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有人组织武汉在校大学生“枪手”前往河南杞县等高考考点参加替考事件。教育部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要求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向当地公安机关沟通有关情况,并对相关考点考试情况进行视频回访调查,对相关考点考生试卷进行全面排查;要求武汉有关高校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对校内工作人员、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教育部已派工作组赶赴河南省、湖北省指导督办调查,并请公安部指导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详细] |
|
|
|
[控制]河南省教育厅:杞县、通许县已经调查控制了23人 |
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杞县、通许县高考替考事件调查进展情况的说明》。说明称,经公安机关积极侦查,截至18日晚,杞县、通许县已经调查控制了23人,其中包括:5名学生家长,1名媒体报道中出现的豫BQW665车主兼司机,1名主考、12名监考和4名起中介作用的教师共17名教师。目前23人中已有9人供述承认涉案。已核实通许县、杞县疑似被替考考生4人,其中通许县1人,杞县3人。对于两县的全部监考人员也在继续排查。公安部门已对有关人员采取了相应措施,同时派出警力抓捕其他参与该案的违法犯罪分子。 …[详细] |
|
|
|
[后续]湖北武汉警方:组织者“李老师”非高校教师 |
记者从武汉警方获悉,目前,警方已锁定一名参与策划组织替考的嫌疑人,自称是武汉某高校“李老师”的嫌疑人系河南人,不是武汉高校教师。 据武汉警方介绍,警方是根据一些高校反馈和前期摸排线索锁定这名组织者的。据警方初步分析,他谎称高校教师身份,是为了取得所招募的武汉大学生替考“枪手”的信任。
…[详细] |
|
|
|
|
|
|
|
|
[家长]被替考者都是官员、有钱人的孩子 |
替考组织者李老师说,他为各类考生提供替考服务已经3年了。“咱们干这个平心而论,真的是没几个人,都是家里面的关系,都是领导的孩子。”李老师说,“说白了我把他们服务好,将来我回去,家里的父母啊、亲朋好友到时候求他们帮忙,他们可能会念旧,可能会帮一把。主要是考虑到这个。”
…[详细] |
|
|
|
[大学生]大学生自曝参与异地替考 过一本线可获五万 |
作为北京某高校的大一学生,小林平时会做一些兼职,赚取零花钱和生活补贴。去年底,有同学联系上小林,告诉他有一个收入可观的“兼职”。几番接触下来,小林才知道他将替一位高三的文科学生参加高考。通过这个同学,一位所谓的联络人与小林取得了联系。 小林称,联络人透露的该县紧邻内蒙古和河北。在取得替考资格之前,联络人还要对小林进行多次测试,只有测试达标,才能最终参加高考。
…[详细] |
|
|
|
[监考人员]“替考门”难堵住 考务人员监守自盗是主因 |
指纹识别技术、身份证识别仪,甚至人脸识别技术,不断升级的身份识别技术为何没有堵住高考替考?关键在于考务人员被买通而“监守自盗”。此次河南杞县替考事件尽管仍在调查中,但种种迹象表明,考务人员被买通才使得替考者一路绿灯。 从近年来查处的替考案来看,很多替考者直接拿着被替考者准考证、身份证进考场,这显然需要买通考场监考人员。有的是在高考招生图像采集系统中,调换电子档案中的照片,临时弄一个准考证,最后再请招办的人把图片信息还原成考生本人。 …[详细] |
|
|
|
[法律不健全]替考现象屡禁不止 跟违法成本低有很大关系 |
虽然每次高考替考都会对部分人员进行处理,但替考现象依然屡禁不止,除利益驱动外,跟违法成本低有很大关系。每次替考事件暴露后,对一些涉案的公职人员大多调离岗位了事,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加上巨大的金钱诱惑,让很多人铤而走险。 …[详细] |
|
|
|
|
|
|
|
|
|
那些年,我们所经历的高考替考事件 |
事件一:2006年,陕西省洋县高考发生替考事件,由个别教师出面组织部分高二优秀学生参加替考。 事件二:2007年,河南郸城、安徽砀山都发生了严重的高考替考事件,其中砀山县有41名在校大学生被雇参加高考替考。 事件三:2008年,甘肃天水发生23名考生替考事件。因一名考生考场涂改名字引发监考老师警惕,后经调查,高考替考生全部为山东籍,被替考人员中有21人为山东籍,2人为天水籍,替考考生来自于同一所中学,由两名老师带队从山东到天水替考。 事件四:2011年,广西梧州市成人高考查获15名替考“枪手”。由于正式考生的实际年龄集中在30岁到50岁之间,而替考人员多为20多岁的年轻人或在校学生,很容易被发现。 事件五:2012年,河南查出25名高考替考者。 事件六:2014年高考前两天,山东省18名大学生打算到河南做高考“枪手”,还未动身就被济南警方抓获。6月5日,山东省济南警方抓获了计划跨省组织高考舞弊的嫌疑人王某及其招募的18名大学生“枪手”。 事件七:2014年6月,河南杞县高考替考事件已查实高考替考考生127人,考生跨省替考。目前正在调查。
…[详细] |
|
|
|
|
|
|
|
|
“替考”成顽疾 治病要治根 |
替考现象的存在,不仅仅扰乱了正常的考场秩序,更是对社会公平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如果这些制度性的漏洞得不到弥补,对个案的打击再严格,也难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替考现象的存在,不仅仅扰乱了正常的考场秩序,更是对社会公平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详细] |
|
|
|
媒体评替考事件:恐怕仅是高考舞弊的一个缩影 |
已有涉事的考生家长被公安机关控制调查,调查处理结果能否警示更多的“非富即贵”的考生家长,维护高考的公平性,捍卫法律尊严,我们拭目以待。恐怕报道中的情况还只是高考舞弊的一个缩影。更加令人愤慨的是,不知有多少在校大学生是靠着“非富即贵”的家长,享受着本该属于另一个年轻人的大学时代。
…[详细] |
|
|
|
网友评高考替考:特权、金钱践踏了高考公平 |
通过“枪手”代考,就是对其他考生录取机会的剥夺,每一个得到高分成绩背后,都意味着另一名真正参加高考的考生因此被挤出录取名单。强大关系网络+重金疏通关系+名校学生代考,在貌似公平公正的高考中也能滋生出这样的利益链。特权和金钱践踏了社会公平,滋生了黑色交易。
…[详细] |
|
|
|
加快考试立法打破替考利益链 |
遏制高考替考现象,必须打破上述利益共同体,使其无法勾结成为一条黑色利益链。办法之一是降低高考的重要性。如果高考分数只是大学招生的一项指标,而不是“一考定终身”,试图在考试中做手脚的人,就会相应减少。不过显然,这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另一个办法是借助技术手段,把好考试验证关口。可是我们看到,杞县的高考考场都已经采用了指纹验证,不可谓不严格,却因内部失守,高科技沦为虚设。 …[详细] |
|
|
|
高考替考案 谁是“枪手”背后的发令者 |
我们需要把视野放开,从对高考替考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对地方生态的剖析上。在央视的暗访中,负责组织替考的“李老师”表示,在他们操作高考替考的河南几个县城进行,他们可以买通关系,在监考的各个环节获得通融。“县城就那么大,有头有脸的人基本上都是通的。”从事后“枪手”均能畅通无阻地进入考场,甚至有“枪手”在指纹识别时用错手指都能通过检查来看,其所言非虚。 …[详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