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新闻频道>>国内

京津冀新棋局:如何从竞争转向协同合作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作者: 2014-05-08 11:19:4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防止城市病演变为区域病

  中国经济报告:京津冀一体化涉及首都落后污染产业转移,会否将这些产能转移到别处,造成污染和落后的转移?如何在一体化过程中避免生态环境破坏?对转移和被转移地区分别有何政策待遇?

  李佐军:不赞成污染的空间转移。如果将北京的污染企业转移到河北,这种空间转移并未解决问题。应该制定统一的环保标准、生态建设标准,否则达不到污染联防联控的目的。政府主要任务是尽快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由企业根据这些制度安排,综合考虑自己的成本转移和效益,自主选择。河北在土地、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有一定优势,可利用这些优势,吸引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

  张贵:在现实中,北京、天津向河北首先转移的是服装加工、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印刷包装、冶金、机械制造、小化工等传统制造业,这些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河北省成了“污染避难所”。而且,这种转移主要集中在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和秦皇岛等京津周边地区和有特殊地理优势或特殊资源的地区。

  这是产业转移的规律所决定的,但并不是说河北省就得被动接受这些“三高一低”企业,河北需要有所作为,改变这种不利现状。一是由被动承接转变为主动对接,以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带”、园区“进圈”为主线,以“缺链补链、短链拉链、弱链强链、同链错链”为思路,明确自己有哪些优势产业,缺少哪些产业环节,有的放矢地承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二是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明确河北省不接受哪些产业,切实落实环保审批一票否决权,严格实行地方领导离任审计;三是提升自身承接能力,京津的一些新材料、现代医药和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产业不得不转移到南方,针对这种产业转移的“梯度差”,河北省应该从技术、人才、产业集群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升承接能力;四是产业转入地必须提前做好承接、对接规划,突出本地区和城市的功能与定位、优势与特色,避免各个地区各行其是,造成无序发展和生态破坏。

  中国经济报告:有人担心京津冀一体化的最终“成果”将只是房价上涨。京津冀一体化利好下是否会催生新一轮房地产投机热潮?

  周立群:京津冀协同发展会带来这个区域生产要素流动,特别是人口大规模流动。近年来,据初步统计,北京每年人口按百万量级在增加,天津按50万—60万量级增加,周边城市增加幅度小得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是中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政策导向。京津冀“富城穷县”现象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突出,北京、天津周边有20多个贫困县,房价落差大,例如,北京有1平方米6万元房价,到周边城市则是6000元。房地产开发商认为京津冀一体化是一次商机。

  赵弘:现在京津冀热已经显现出负效应,先炒股再炒房,这样无助于解决问题,还会对京津冀发展形成障碍。根据国外卫星城经验,周边区域与中心城市合作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城际铁路快速到达,修建1小时以内的城市圈;二是有价格差,房价、租金等要素价格比中心城区价格低;三是生态环境优越。目前来看京津冀合作形势很严峻,如果再把房价炒起来,一方面会使当地老百姓承受高房价,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对中心城市产业功能转移的吸引力。这种投机行为对于整个区域的治理也是极其不利的,有可能把城市病转变为区域病。

  张贵:一定要理性看待京津冀一体化,冷静对待目前频出的各种规划和政策。否则,让这种投机行为推高房价,反而使得实体经济得不到发展,增加了一体化的成本,客观上会抑制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合作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