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企业“淘智”京津正当时
河北企业需提高技术转化能力 位于栾城县的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原药合成、农药制剂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型企业,2008年,企业效益陷入低谷,一次与天津大学专家的偶遇改变了企业的命运。 “2008年春天,我们去上海参加全球农业化工展览会,与天津大学的几名专家聊天时发现,大家都对一种杀线虫的新原药噻唑膦抱有浓厚兴趣。我们当即决定,请天津大学搞研发,我们进行成果孵化。”刘书延说,当时,相关高毒农药的替代性产品刚刚在美国流行,还未引入中国。 几个月之后,天津大学将小试样本交给刘书延,又经过公司为期半年的中试,噻唑膦成功推向市场。几年间,公司联手天津大学不断对该产品升级改进,噻唑膦一步步走向全国,成为公司的主导产品。 是什么让天津大学如此垂青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民营企业? “我们有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刘书延认为,硬件设施是技术转化能力的衡量标志之一,而公司拥有的尖端研发设备让科研院所里的技术成果“愿嫁”。 在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的厂区,有一排并不起眼的白色厂房,这是该公司于2008年斥资几百万元建设的中试孵化基地。 “从中试到规模化生产,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刘书延介绍,如果企业自己做中试,可以有效把握规模化生产的扩张度,有效降低废品率。如果企业没有中试设备,难以控制规模化生产的废品率,这样很容易出现科研成果在规模化生产中“流产”的现象。 中试孵化基地让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在省内同行业中保持着优势。刘书延说:“目前,我省农业化工行业正在呈现马太效应,技术转化能力弱的小企业由于得不到科研院所的青睐,一直重复低端生产,环保条件制约越来越大。而中试孵化基地提高了我们的技术转化能力,再加上每年近两千万元的科技投入使公司顺利跨过了环保门槛。” 同样着眼于技术转化能力的提升,河北铠朗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者正在酝酿用先进的硬件条件将人才留下来。 尹剑看中了公司现有厂区北面的150亩土地,目前,他正在为征地积极奔走。“有了这150亩地,就可以新建一座集研发、质检、工程实验室等为一体的研发中心。”尹剑说,“根据多年的合作经验,硬件条件齐备的研发中心将会吸引不少京津人才来搞研发。” 尹剑解释说,在功能性薄膜的研发领域,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京津科研院所的硬件往往超负荷运转,一些国际领先的尖端设备还尚不完善,而具有独立自主权的民营企业完全可以为京津科研人员提供更为理想的研发条件。 “如果我省的行业领军企业都建立硬件设施一流的研发中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京津人才和科研成果的外溢效应将会逐步显现。”尹剑说。 |
关键词:京津冀,企业,淘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