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医院一线医生平均年薪约18万元
创收加剧医患矛盾 ——医院创收导向加上医患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医患失信。一旦发生医疗差错或者意外,双方就易“擦枪走火” 日前召开的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上,上海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许速介绍,2012年,上海公立医院在岗人员的平均收入为13.95万元,是当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95倍。钟南山所做的调研揭示,2013年广州医生年均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高2.8倍到3倍。但是,医生收入中,政府支付的比例不到1/4。“这表明,医生收入水平相对合理,而收入来源不够合理。” 医院为维持运转,制订多项业务指标,包括扩大病床、多看病人等。“近年来,北京各大医院纷纷扩建,医院内的大楼已盖得基本饱和。”一名多年给北京三甲医院供货的药商介绍说,由于外地患者多,北京大医院的年收入持续攀升,北大人民医院、望京医院等许多医院皆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医疗任务明显增加,会带来很多问题。”钟南山指出,稍微有点名气的医生半天时间要看50个病人,像打仗一样,以致患者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哪有时间沟通,怎能没有怨言?再比如,有的医院把一个手术分解成多个项目收费,甚至麻醉也被分成多项收钱。 由于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本该靠技术吃饭的医生,却靠卖药、用设备等来生存。北大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举了一个例子。做一个胃癌手术,一般需要3位医生、2名护士和2名麻醉师,历时约3小时的努力,手术费只有几百元。怎么弥补收入?只好加耗材。有良心的医生加码时会有度,看重经济效益的医生就加得多。有些耗材在国外售价仅200美元,到了中国可以翻几倍。 “一些胆儿大的医生,用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一名医药代表介绍,一种新药打入医院后,他们要寻觅几个这类医生做“枪手”,推开该药的销量。 “利益驱动下,不少医生出现过度医疗行为,即使有医保报销且有效的药物,也会开出不能报销的药物;即使诊断明确,也会要求病人做更多复杂的检查。”业内人士分析,医院创收导向加上医患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医患失信。一旦发生医疗差错或者意外,双方就易“擦枪走火”。 以药养医的隐患,多在大医院引爆。“大医院看病难,挂号长、候诊长、看病短。大医院看病贵,检查多、处方多、药费多,是医患矛盾的‘火山口’。”钟南山说,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资料表明,全国超过70%的三甲医院发生过医患暴力冲突。最近出现的伤医、杀医事件,主要出现在大医院,尤其是在大医院的门诊、急诊、手术中。这种局面持续下去既伤害医生,更有损患者。 寻回“白大褂”的魅力 ——让“以技养医”取代“以药养医”,理顺医药价格,挤掉药品、设备和耗材等费用水分,还原医疗技术服务价值 “抛开医生搞医改不会成功。”钟南山强调,深化医改必须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调查显示,我国八成以上医务人员认为医院薪酬与自己的付出不匹配,感到劳动价值得不到尊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黄洁夫说,平心而论,医生们着实不易。本科医学生需要读5年,博士医学生需要读8年,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在发达国家,医院将60%以上的支出用于人力成本,而我国这一比例只有20%左右。有人于是把“灰色收入”视为合理补偿,但是损害了信誉和形象。 “医生价值如何实现,是医改的核心问题。”钟南山表示,没有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缺乏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劳动收入,医者难以静心,患者也难以安心。 “了解医生的真实收入,让医生靠技术吃饭,拿阳光薪酬,才能唤回‘白大褂’的魅力。”刘玉村认为,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破解难题指出了方向。今后进一步推进医改,理顺医药价格,挤掉药品、设备和耗材等费用水分,还原医疗技术服务价值,使“以技养医”取代“以药养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杨金生表示,这些年来,我国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持续上升,目前约达6%,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18%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三甲公立医院平均每家年营业收入为20亿—30亿元,全靠政府投入不现实。 “一个现象值得反思,民营医院的医生普遍不收红包。原因不是他们的医德更高,而是他们的医疗服务由市场定价。”黄洁夫指出,市场是台超级计算机,深化医改的关键是社会办医。应放开医师自由执业,由市场决定医生的价值。只要医疗服务价格涨了,医生开方量自然减少,这是市场规律。 对于医疗服务涨价,温建民认为,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险,可减轻患者负担。首先,基本医保负责“兜底”,比如北京5家医院的做法,40元的挂号费,只需患者掏2块钱,其余由医保报销。此外,单位可以给职工买一部分医疗保险。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患者再购买商业保险。(本报记者李晓宏) |
关键词:北京,医生,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