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社会>>社会万象

北京超半数青年人租房住 每7.2个月换一次住所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17 09:2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团市委、市政协社法委青少年工作小组联合开展的《北京市青年人才住房状况调研》报告显示,52.2%的青年人租房居住,平均每7.2个月更换一次住所。课题组建议,建设青年公租房,保障青年的租房权益。 

  青年住房窘境成城市管理顽疾

  该调研报告共采集5000份青年样本,勾勒出目前“80后”在北京的居住图景。执笔报告的课题组认为,部分青年的住房窘境已经成为特大型城市运行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近年来,在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中,随着就业形势的恶化,青年‘最难租房季’与‘最难就业季’相伴而生,青年住房难问题的不良影响已经初见端倪。”课题组称,带来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公共卫生乃至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隐患,与之相伴的“群租”现象更是成为城市管理的顽疾。

  尽管86.1%的受访青年表示不能接受永不买房,租房居住到老这一事实,但调研发现,如果有居住条件良好、租金价格稳定、能长期租用的房源,青年人愿意在较长时间内以租房方式解决自己的居住需要,从而有可能缓解青年急于购买自有住房的焦虑心态,降低购房的刚性需求。

  尽量沿地铁线布局青年公寓

  根据此次调研的情况,课题组建议多管齐下,解决青年的租房问题。譬如,通过电话热线、网络平台、服务大厅窗口,明确相关部门接待并受理群众投诉,明确办理流程和时限要求。将侵权案件频发的中介机构列入行业黑名单,将各中介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的投诉案件数量向社会公布,为租房群众提供参考。

  同时,发挥市场力量,扩大青年租房房源。“鼓励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兴建、运营青年公寓,在选址上尤其要重视交通便利性,建议以园区配套、五环沿线为主,尽量沿地铁线布局。”

  另一方面,调动中介机构的积极性,整合市场上的适用房源,推出符合青年需求的租赁项目。事实上,北京现在已经有一些大型中介公司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深受青年欢迎,但受制于房源和政策限制而无法大规模推开。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减税、租金补贴、挂牌认证、政策倾斜等方式为这些青年租房项目提供支持,并委托相关社会组织进行日常监管。

  根据房源量确定政策覆盖对象

  调研发现,5年的工作年限是一个分水岭,工作不满5年的青年房租负担高、社会阅历少,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尤其处于弱势。建议将本科以上学历、工作年限5年(含)以下、年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单身青年纳入现有的公租房保障范围,推出专门的青年公租房计划。

  课题组认为,可根据房源量,确定政策覆盖对象的户籍、学历和收入水平。青年公租房项目必须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加快申请流程,缩短等候时间,确保青年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住房支持;二是建立退出机制,保证在既有资源总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扩大政策惠及人群,使青年公租房真正成为职场新人的“中转房”。

  其他建议

  住房问题牵扯面广,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调研发现,租房已成为多数青年在京生活的一个必经阶段,且多数青年对于政府解决其租房困难抱有极大期待。结合此次调研,课题组结合政策走向提出如下建议:

  利用房源以房管人以房留人

  调研发现,目前租房居住的青年,如40岁后仍无法在北京租住或购买到稳定的居所,这部分人群中超过七成会选择离开北京,即便在工作稳定的党政机关,比例也在57%左右。这一方面突显了住房对于青年群体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启发社会管理者,可以利用住房资源的分配与保障,实现“以房管人、以房留人”的目的,从而起到“留住人才,分流人口”的功效。

  帮扶政策应设计退出机制

  调研指出,工作不满5年的青年,单位福利相对较少,若获得的家庭支持有限,则只能依靠租房来解决在京居住问题,因此这部分群体应成为政府重点服务与关怀的对象。当然,这种帮扶并非终身制,还应考虑到随着收入的增加,其住房困境会有所改善,因此帮扶政策应设计退出机制,保证在既有资源总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扩大政策惠及人群,避免资源浪费。

 [1] [2] 下一页

关键词:租房,北漂,住房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培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