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大学:艰苦奋斗 培育钢铁栋梁
8月9日,再走长征路第60天,陕西志丹。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6月,为纪念陕甘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刘志丹而更名为志丹县,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中共中央和红军将士曾在此战斗生活了6个多月。
  • 央视网 | 2019-08-10
雪地讲话鼓舞斗志(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爷爷告诉俺,他心里一直记着毛主席在雪地里给红军讲话的情景,直到去世。”今年83岁的贾生贵老人对记者说。贾生贵是陕西省甘泉县象鼻子湾村村民,从爷爷贾有旺到他这一辈,三代人一直生活在这个陕北小村庄里。
  • 人民日报 | 2019-08-10
红色星火的人民力量——大别山走出两支红军队伍的历史启示
绵延近400公里的大别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驻地所在。红四方面军在此诞生,红二十五军在此重建,红二十八军在这里改编。参加长征的四支红军部队,有两支源于此地。
  • 新华社 | 2019-08-09
“切尾巴”战役: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仗
8月的陕北吴起县草木繁盛,胜利山上游人如织,山顶一棵枝繁叶茂的杜梨树,一如84年前那样,静静看着洛河水汩汩流过。彼时,它站在“切尾巴”战役临时指挥所旁,见证了中央红军为了不把敌人带进陕北苏区,击败尾追敌骑的战斗。
  • 新华社 | 2019-08-09
“红军树”见证初心(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这是3棵树龄400余年的黄芯树,生长在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鹿角峰虎脚爪公路边。大树参天,亭亭如盖,粗壮的树干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刻下的标语依稀可辨。
  •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19-08-02
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红军过雪山草地启示
红军长征胜利80多年后,这些谚语仍在流传。横断山脉雪山草地上,红军的足迹依然清晰。那深深的脚印,从江西、福建、湖南、四川等地一路汇聚,谱写出了红军长征史上波澜壮阔的篇章。这些足迹及其最终方向,更体现出信仰的力量。
  • 新华社 | 2019-08-01
走好奔向美好生活的新长征路
今年是红军长征85周年。85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等地出发,辗转十余个省份,为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篇章。
  • 光明网 | 2019-07-31
红军北上,朝着胜利的方向(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在一座关帝庙前,身着嘉绒藏装的杨成红停下脚步。这座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两河口镇,是著名的两河口会议召开地。杨成红是小金县达维镇副镇长,也是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纪念馆兼职解说员。
  •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19-07-30
泸定桥畔的回响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滔滔大渡河穿泸定城而过,泸定桥畔,嘹亮的合唱声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前响起,22座为纪念飞夺泸定桥勇士而立的石柱挺立在一旁。
  • 新华社 | 2019-07-30
83年前,那群年轻人的诗和远方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旧称中甸县。大自然在这里塑造出了神秘的雪山、险峻的峡谷和明镜般的湖泊。这是今天都市人憧憬的诗和远方!
  • 新华社 | 2019-07-25
七天七夜,惊心动魄——皎平渡口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
皎平渡,因为1935年红军从这里渡过金沙江北上而闻名于世。今年秋天,这处在长征史上写下辉煌篇章的历史遗迹,将随着乌东德水电站的下闸蓄水成为库区。但是,那场关乎红军命运的渡江传奇决不会湮没,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 新华社 | 2019-07-24
丽江古城的红色记忆
彩云之南,秀色丽江。在这座美丽古城大约800年的悠远历史当中,有一段80余年前的红色记忆,令人铭记至今。
  • 新华社 | 2019-07-23
一张“固执”的反对票,挽救了中央红军(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贵州遵义市向西约50公里的枫香镇,有一块高山环绕的田坝。苟坝会议会址,就坐落在苟坝村马鬃岭山脚。房屋主体为木结构,经过简单的修缮,大部分保持着原貌,外墙依然保留着红军当年写下的标语。
  • 人民日报 | 2019-07-13
雄关漫道真如铁——探访娄山关
为什么红军会在如此易守难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的娄山关两次与敌军激战?现在娄山关又是什么模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从遵义城区出发,沿G210公路直奔娄山关。
  • 新华社 | 2019-07-12
历史在这里转折:探访遵义会议会址
新华社记者再走长征路近日来到贵州省遵义市老城子尹路96号——遵义会议纪念馆。84年前,一场关乎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会议在这里召开,中国革命的历史在此转折。
  • 新华社 | 2019-07-11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盛夏,连绵细雨浸润下的黔北大地,凉爽宜人。贵州遵义老城子尹路,临街坐落着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老式别墅(见图,遵义会议会址。本报记者金歆摄),门前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 人民日报 | 2019-07-11
一张借据显深情 潇湘大地埋忠骨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团队近日由广东来到湖南,探访红军在湘南地区的长征故事。在这片红色的潇湘大地上,既承载着军民的鱼水深情,也流传着壮烈的英雄赞歌。
  • 央视网 | 2019-07-04
信笺轻 情谊重(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这是一张已经泛黄、发脆的信纸,信的抬头是“桂清恩公”,落款是“受恩晚生曾广贵”。像这样的信,王少林老人还有二十几封。薄薄的信纸,传递着厚重深切的情谊,承载着沉甸甸的记忆。
  •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19-07-04
红军过夜睡门板(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湖南郴州市桂东县寨前镇广场上,6米多高的雕塑,旌旗猎猎,战马腾空,红军威武。广场石板上刻着的“红六军团长征路线图”,将时光带回85年前。
  • 人民日报 | 2019-06-27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湖南汝城:半条被子 温暖初心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这里的时候,3位女红军送给当地百姓半条被子的故事,如今已经广为流传。下面,让我们跟随记者去往沙洲村,回首那段艰苦岁月里的血脉情深。
  • 央视网 | 2019-06-27
记住我们从哪里来——重返红军长征先遣队誓师地
76岁的黄维忠经常到家附近的广场散步。他抬头就能看到一座6米多高的纪念雕塑——战马嘶鸣,旌旗猎猎,红军指战员威风凛凛。
  • 新华社 | 2019-06-27
突破!突破!——中央红军长征过粤北启示
这是一种力量,20多天昼夜急行军,一往无前。1934年10月25日起,中央红军长征主力部队先后经过粤北的南雄、仁化、乐昌、连县(今连州)、乳源梅花乡(今乐昌梅花镇),成功突破国民党设置的封锁线,顺利通过广东,向湖南方向挺进。
  • 新华社 | 2019-06-26
挥师南岭,蹚出西进路(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青石板、泥砖墙、木门楼……一条条老巷子依旧,路边木牌写着“红军露宿地”——徜徉于湘粤交界处的广东仁化小镇城口,仿佛还能听到85年前红军挺进的足音。
  •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19-06-26
红歌,在代代传唱(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谁来压迫人……”在广东韶关南雄市上朔村徐氏宗祠前,十来名身着红军装的小学生正高唱着《当红军歌》。
  •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19-06-24
苏区娘子军 顶下半边天(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前,原馆长陈端唱起一首婉转的山歌。
  • 人民日报 | 2019-06-19
红军桥上的“等高线”(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岁月的斑驳早已爬满桥柱,那条线却依然清晰。线高大约1.5米,是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枪的高度。“人比枪高当红军”——当地人都知道,这就是当年红军征兵处的等高线。
  •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19-06-18
生命的等高线——写在刻度里的长征
数十年后行走在中复村的红军桥上,廊桥柱子上的一道刻痕依稀可见。今天,这道印记仍能轻易刻进南来北往的游人心里。
  • 新华社 | 2019-06-18
红军长征第一仗传递的四个必胜信号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顺利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0月下旬,红三军团第四师作为先头部队,挺进百石村,打响了红军长征第一仗——百石战斗。随后几天内,多路军团先后突破了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取得万里长征的第一场胜利。
  • 新华社 | 2019-06-17
风雨过后 红旗挺立(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阴雨绵绵,山路湿滑。记者来到江西于都县偏远的宽田乡上堡村,踩着泥泞的山间小道,爬进半山腰的石山背篾丝洞。
  • 人民网 | 2019-06-14
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
重访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听到的这些故事引人深思:为什么党和红军永远打不败、压不垮?为什么转战南北的万里征途中,人们始终对这支队伍念念不忘?
  •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19-06-13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江西瑞金:“踏着先烈血迹前进”
6月12日,再走长征路第2天。江西瑞金。瑞金被称为“共和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在瑞金开启了红色政权建设的探索。
  • 央视网 | 2019-06-13
记者再走长征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11日启动。
  • 央视网 | 2019-06-13
寒信村的两本族谱
厚重的云层散开,阳光洒进古老的祠堂,景象愈发清晰——正如村里的老人在这里给记者们讲述红军的往事、长征的点滴,日久却弥新。
  • 新华社 | 2019-06-13
【绘心绘语】初心不改,恒心不移,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85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河畔出发,跨越千山万水、战胜艰难险阻,到达陕北开启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而今故地展新颜,一场新时代的长征,向美好未来发出奋斗邀约。
  • 央视网 | 2019-06-12
跨越“第一渡” 长征出发地“换了人间”
为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中央宣传部6月11日启动“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参加采访的新闻记者将追寻革命先辈足迹,回顾长征路上的重大事件,深入挖掘艰苦卓绝斗争历程中的感人事迹,以生动鲜活的全媒体报道,展现长征沿线的历史变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 新华社 | 2019-06-12
“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11日启动,中央和地方媒体将组织采访队伍,重温伟大远征,讲好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 央视网 | 2019-06-12
踏寻足迹 感悟初心(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85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20多天前,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于都,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前,号召全党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继往开来再出发。
  •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19-06-12
江西于都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夜渡于都河 草鞋传深情
江西于都·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夜渡于都河,草鞋传深情。
  • 央视网 | 2019-06-12
高清图集
媒体评论
走进云南省会泽县的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一座高达11.7米、长18米的大型群雕映入眼帘。这座名为“乌蒙磅礴”的雄伟雕塑,展现了当年的扩红热潮,体现了军民一家、鱼水深情的感人场景。
在滔滔大渡河河水上的泸定桥,22位勇士来不及报上姓名,就组成冲锋队,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登上4800米的亚克夏雪山山顶,上百名不知姓名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只留下一个简陋的墓碑讲述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穿越若尔盖的茫茫草地,仍能感受到800红军将士因缺衣少食牺牲的悲壮……
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今天,我们再走长征路,就是要追寻初心、坚守恒心、激发信心,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跨越和征服属于这个时代的一座座“雪山”“草地”,一道道“娄山关”“腊子口”,需要传承好长征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开展之际,“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再走长征路,新闻记者要用双脚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用镜头和笔触描绘新中国70年的壮美画卷,激励全国人民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6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启动。
长城新媒体集团网媒编辑部出品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