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核武研发 使命传承(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来源: 人民网  
2019-05-13 09:32:00
分享:

  “看见星星了!大家就位!”凌晨的城市已经沉睡,四川绵阳一处山顶,灯火通明的试验场却因云开雾散而沸腾:在这里守望星空的,并非天文学家,而是核武器科研人员。他们披星戴月地工作,为的是成功跟踪恒星目标,为某大型试验提供数据支撑。

  1990年,国家将核武器研制工作从四川深山迁至绵阳近郊。一批批核武器科研人员来此扎根,一座座实验室、研究所、试验场拔地而起。从此,这片区域有了一个实至名归的称号——科学城。中国特色核武器科技事业的新篇,就此开启。

  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不久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文艺晚会上,短剧《等待》还原了一段“两弹”研制中的感人场景: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中,为及时寻回未爆的核弹头,“两弹元勋”邓稼先不顾辐射危险,进入事故现场寻找核弹头:“你们进去了也不能解决问题,这是我设计的,责任书上的签字人,是我!”

  字字千钧,让无数人感慨万千。“有崇高的家国情怀,才会有如此强烈的使命感。”到科学城工作20多年的激光技术专家胡东霞表示,“以身许国的传统,在这里从未丢掉。”他记得,有一次试验取样发生了故障,眼看贵重的样品即将受损,在场的4位带队专家穿上防化服就冲进了放射性极强的试验舱,及时取出了样品。

  核武器研制既是高度保密的事业,也是异常艰辛的工作,一些重点试验,需要成千上万好几代人的努力,在荒漠和高山风吹日晒、反复摸索,才能成功。曾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科学城某研究所总工程师魏晓峰,把写有“成功才是硬道理”的纸条贴在办公室门上,“心里必须有为国成功的信念,才能坚持下去。”

  “为国铸剑”的理想,始终支撑着科研人员的追求和担当。“在有些人看来,核武器研制工作似乎过于单调。一支笔、一页纸、一台计算机,日出而起,日落尚不能息。”核武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唐立说,“为祖国贡献微薄之力,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因做事极其认真,在科学城某研究所担任科研室主任的王军锋,人送外号“王疯子”。“这里的‘疯子’不止一个。”他告诉记者,科室有位研究员喜得贵子没几天,就偷偷跑回实验室:“在医院也帮不上妻子的忙,不如回实验室心里踏实。”

  团队协作,薪火相传

  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荣誉往别人身上推,这已成核武器科研人员的另一项“传统”。“带队领导总鼓励我们,‘工作放大胆,出了事责任归我。’”研究员翁继东所在的科研团队是一个成立40多年的“老队”,“有责任时领导总会第一个站出来承担,团队报成果时,却总把我这个年轻人排在第一位。”

  不计个人荣誉,团队协作至上,“传帮带”的精神贯穿于核武器研发的各个环节。“前辈们的倾囊相授,才加速了后继人才的成长。”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万敏,第一次在外场试验带队时,便遭遇激光元件大面积污染事故。那时资历尚浅的她不知所措,所幸该所原科技委主任苏毅研究员等几位老专家马上赶到现场,根据多年经验,将可能的事故原因一条条列出,再让万敏逐一排查,最终解决了故障。

  “95后”杨建是某车间技工,车间指定年长近10岁的陈新旭做他的师父。而在一次手工焊接比赛中,杨建却反过来成了陈新旭的教练。“手工焊方面,杨建技高一筹,当然是谁本领大就听谁的。”陈新旭告诉记者,在不久前的一项大型试验装置焊接中,两人紧密配合,交叉采用两种焊接模式,仅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估算需要4个月的任务。

  团队协作精神,也为国防科研工作增添了更多温情。“我们这个科研团队成立20年了,为了一项技术,夜以继日攻关。”某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廖正菊回忆,团队的成员是从各个研究所抽调的,长期并肩作战将大家凝聚成一家人。技术终于获得突破那天,传来的喜讯只有一句话——你们的“儿子”长成了!“那一刻,所有人相拥而泣。”

  进取创新,永不懈怠

  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起点,来自独立攻关。进取创新,是这项事业的“天然基因”。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邓稼先1986年7月病逝,临终前所关心的仍是如何发展我国的尖端武器,提出加快核试验步伐的战略建议。

  “这相当于二次创业!”一位当年参与加快核试验计划的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大家憋足一口气,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终于成功取得了预定的全部试验成果,“预定的目标已经实现,可以告慰邓稼先同志了。”

  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刀头,在直径不到2厘米的圆盘上打出36个小孔,其难度相当于“用绣花针给老鼠种睫毛”。科学城某研究所年仅29岁的高级技工陈行行迎难而上,无数次修改编程、调整刀具、订正参数,变换走刀轨迹和装夹方式,终于攻克难题:36个小孔精确成型,产品合格率100%。陈行行表示,作为一名“国防工匠”,要敢于创新,敢于向技艺极限发起冲击。

  “核武器研制,要解决很多以往没有遇到过的难题,这正是这项事业的魅力所在。”科学城某研究所研究员康彬说。高性能中红外光学晶体是提高激光性能的关键技术,对核武器研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并严格限制出口。康彬和团队成员一起,通过8年努力,不仅实现了该类晶体的全流程国产化,产品还出口国外。“我们就是要争这口气。”康彬说。

关键词:爱国,建设,壮丽70年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