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掷地有声”还需监督“保驾护航”

来源: 东北新闻网 作者: 张佳蓓 2014-07-17 21:16:3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据央视报道,中办、国办今日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公车改革将全面启动。本次公车改革的要点主要有: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7月16日中国新闻网)

  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到如今已经整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广东、浙江等省相继开始公车改革试点,但始终“雷声大雨点小”,成效甚微,百姓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公车消费”作为“三公消费”的重头,车轮腐败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底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的损失,对党群干群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而面对越演越烈的“车轮腐败”问题,各地方、各部门所采取的对策、措施可谓层出不穷。比如,中纪委提出公车加挂公牌和加装GPS监控设备、全国过半省份取消“O”牌等特权车牌等。然而,由于改革缺乏彻底性,监督缺乏透明性,惩戒缺乏严肃性,导致了多年来公车治理屡屡"卡壳",甚至出现越改越多、越改越乱的困境”,一位研究公车改革多年的人士说,各地出台的治理公车乱象的相关规定、政策不计其数,然而初衷良好的改革方案,不是推不下去,就是改革走样,出现了“虎头蛇尾”的案例,更有“公车照坐、补贴增加”的畸形现象。

  应该说,这次的“公车改革”的设计更人性化、合理化,规范的范围、人数也史无前例,并且选择了自上而下式的推进路径,在“顶层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统筹研究了总体方案和改革举措,实施的方式方法更能适应形势发展和满足工作需要,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车轮上的铺张”这一难题。当然“公车改革”顺利进行,要有制度建设,更要靠监督落实。好制度不是没有,但是往往在落实环节“差强人意”,就是因为监管不力。仅靠政府部门的“单打独斗”治理“车轮腐败”、进行公车改革,难免会出现“越改越多”的现象,而只有推动公车信息公开,动员社会力量对公车从购买到使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才能打破治理“车轮腐败”换汤不换药的“怪圈”,才能走出现阶段公车治理的困境。

关键词:公车改革,监督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