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就是一项权力改革
中办、国办昨日公布《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我国公车改革全面推开。根据方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改革到位后,一般公务用车将成为历史,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不再有公车可坐。 官员“出无车”,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年来干部待遇的一个重大转折。两千多年前齐国有个叫冯谖的谋略家,跑到丞相孟尝君家里做门客,所求待遇就是食有鱼、出有车、家有养。改革开放以来,机关公务用车越来越豪华,公车消费恶性膨胀。现在,“传统”已经注定很快将被废除。 按照改革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而一般地区不得高于此标准的130%。 车子本是一种交通工具,公车之用在于方便公务人员办理公事,但当权力失去有效监督制约,公车配乘就会脱离其本来功能,而变成一种排场。古代官场有所谓“八抬大轿”,算是威仪赫赫了。今天的公车,动辄三点几甚至以上排量,定价几十万元。全国每年的公车消费,据估计以千亿元计,又孳生出公车私用、开特权车等腐败现象,民怨极大。 全面推进公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有专家分析,全国每年公车支出约3000亿元,车改可以至少节约三分之一,也就是每年节约1000亿元左右,这还是相当保守的估计。取消公车,等于从源头上消除了公车腐败,是一种反腐败治本之策。 事实上,公车最坏的影响在政治层面,取消一般公车的更重要的意义也是政治上的。老实说,中国的公车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特权发生史和膨胀史。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公车以横冲直撞闻名,出现了乱安警灯鸣警笛的问题,出现了公车私用加豪华。公车特权的发生,彰显的是权力观的异化,公车的特权化,成为某些领导干部的生活方式。 公车腐败的本质,就是其脱离实用价值越来越远,最后变成一种特权符号。它标志官员不同于普通民众的“高贵”身份,显示他们的官威,使一些干部有一种“人上人”的社会优越感。领导干部作为公仆的权力观,被极大地扭曲了。取消公车,将使他们回归现实,回到正确的权力观上。从这种意义上说,取消公车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是顺应民心民意之举。 公车改革的原则确立之后,关键是落实。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场公车改革的诚意,在改革的时代,改革无戏言。公车改革呼唤多年,一些地方的试点也难以形成全局性回应,如今从上至下的改革方案,可谓魄力极大,掷地有声,将这项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对规范权力运行、树立改革威信、赢得世道人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公车改革,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