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县委大院》,以纪实的笔调、朴实的画面、平实的视角,寻访报道了三湘四水一栋栋古旧的县委大院,引起社会舆论特别是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街道高楼林立的今天,为何寻访或红砖瓦房、或木楼合院、或蜗居小楼的县委大院,引来如此高的关注和赞赏?一方面,广大民众对层出不穷豪华政府大楼的不满和非议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大家嗤之以鼻甚至恨之入骨,这些老旧的县委大院正好让老百姓眼前一亮,相信信守艰苦奋斗精神的典型还是很多的;另一方面,这些古老的县委大院,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对共产党人奉献精神的温暖情感,这些好的传统、好的精神应该得到弘扬。
历史地看,从建国以来,我们从无到有、从贫到富、从弱到强,发展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止。经济发展了,财力雄厚了,党和政府能做的事、可做的事更多了。对有限的财力而言,是将之用于建设楼堂馆所,还是将之用于服务百姓民生,不仅关乎执政理念,更关乎立党的宗旨。可以说,办公房越老,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更高;大院越陈旧,在人民心中的分量就更重。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一栋栋老旧的县委大院,浓缩的是几代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凝聚的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赖。
人民群众相信,几十年不换的县委大院,坚守的不仅仅是一份情怀,更是一种信仰,是共产党人无私、奉公、为民、守义的最真实写照。事实上,不变的是这些县委大院,变化的则是湖南近些年可圈可点、令人振奋的发展成就:2012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连续五年列全国前十;“四个湖南”建设成效显著、声名远扬;“四化两型”领跑中部、示范全国……以古旧的县委大院为着墨点,从蓝山到龙山,从绥宁到临澧,一条条交织在三湘大地上的行程线,通过记者的镜头记录的一幅幅画面、一句句话语、一个个人物,折射出的正是湖南科学发展、政通人和的动人景象。
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同欢共乐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也是党和人民心心相映、鱼水深情的生动体现。一座座古老的县委大院,时时在警示我们,不能忘本,只有始终与人民忧乐同在、休戚与共,永怀敬畏之心、永念感恩之情、永做利民之事,我们才能获得强大的力量和坚固的后盾,创造出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伟大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