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引关注 谁来护卫农村学生餐桌
2 学校食堂不是谋利场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事故发生学校对规章制度的漠视? 从2011年秋季开始,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的情况,中央财政每年拨付160亿元专项资金,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试点地区学生进行营养干预,惠及3000多万名农村学生。但新华社的报道显示,就是这样一笔钱,也被一些逐利者所觊觎,其中一个典型事例发生在广西百色那坡县。2012年,那坡县部分学校被曝学生每人3元的营养补助被供货商套利1元。 在我省,随着教育布局调整,大量寄宿学生的出现,使得农村学校成为投资者的一个新市场———各种资金和人士,纷纷开始进入学校食堂,为师生提供餐饮服务。因为有利润可赚,一些专门针对学校食堂的餐饮公司应运而生。但在经营中,这些公司或为追逐更多利益偷工减料,或为优惠老师而克扣学生。 记者曾在一所乡村小学食堂看到,很少有学生舍得买菜,但老师们在食堂却可以吃饭半价。看来,是利益带来了老师的“半价饭”。由此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利益在扭曲既有规范的同时,也容易诱发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 记者注意到,去年发生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青岛第二十六中学,就没有通过招标采购,自行确定某公司经营该校食堂,而且名为托管,实为承包。而在我省发生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中,也有家长指认,食堂经营者正是学区一位领导的亲属。 对此,有人士指出,割裂学校和食堂经营者之间的利益联系,促使学校行使监督权、管理权,并加强对其日常监管至关重要。国家法规中明确,学校食堂不得对外承包,便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但据记者了解,现在很多学校食堂都采取对外承包形式。 事实是,一些经营者在利益面前,往往漠视了道德、良知,甚至法律的存在。 遗憾的是,在记者搜寻到的近期省内外关于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新闻报道和政府所公布的信息中,绝大多数隐藏了学校食堂背后的经营利益方。 |
关键词:食物中毒,农村学生,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