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影像雄安:奋斗的模样

来源: 新华社  
2018-04-30 08:03:53
分享:

  这是一个群体的影像,也是伟大时代的素描。

  他们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建设者,

  相聚在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将雄安新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五一”劳动节前夕,新华社记者实地探访雄安新区,记录下他们奋斗的模样。

  4月26日,韩正顺在京雄城际铁路工程五标段小型构件预制厂场地建设现场用对讲机指挥作业。

  韩正顺,来自中铁上海工程局京雄城际铁路五标二分部的工程师,自开工以来一直“白加黑、五加二”地干。他说:“项目部要跑步进场,我们必须迅速组织人力、物资、设备等资源,加快推进征拆进度和大临工程建设,扛起这份共筑未来的责任和担当。”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这是4月27日在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施工现场拍摄的植树工人。

  在“千年秀林”施工现场,数以千计的植树工人们,用锨镐的叮叮当当,谱写出造林的交响曲。曾在黄土里摸爬滚打的当地农民成为造林的主力军,为“雄安绿、新区蓝”添枝加叶。一锹一铲,一俯一仰,秀林建设者以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新区的憧憬、对未来的向往。

  他们滴落下的汗水,浸润了脚板下的土地,也渐渐染绿我们的视野;清晨时的奋斗,催开了黄昏时的笑容,也终将成为幸福的源泉。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4月26日,考古工作者王刚在修复南阳遗址出土的文物。

  一个新城要立得住,须传承好文脉,注重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的保护。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中对这一点格外看重。

  29岁的王刚是河北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的一员,在容城县晾马台镇南阳村从事南阳遗址的考古发掘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春季常有风沙,沙土直往鼻腔和嘴里钻,考古队员们每天都要在田间垄头蹲10多个小时。从探方到修复室再到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枯燥乏味,但在王刚心里,“能把所学专业与新区建设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幸福”。

  像王刚一样数以百计的考古工作者,用他们的专注与坚守,为雄安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奉献着自己的年华。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4月27日,北京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王宇(左)在流动科普车上指导小学生体验互动设备。

  今年28岁的王宇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和同事们日前来到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通过知识展板、多媒体演示、恐龙化石标本展示等方式,开展为期7天的科普展。

  王宇说,希望自己的努力能使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课余生活更加丰富。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4月26日,在安新县三台镇高公堤村,保定新兴工业技工学校教师马顺义(中)在为农民学员讲授园林机械知识。

  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先要增强为理想奋斗的本领。提高新区百姓的就业竞争力,当地政府一直在努力。

  在安新县三台镇高公堤村一处麦田旁,来自保定新兴工业技工学校的培训教师马顺义正为50多个农民学员讲授如何操作割草机和树枝修剪机。马老师讲得满头大汗,激情四射,大家围在他四周,听得非常入神。

  雄安新区未来将大力发展高新高端产业,当地百姓面临转型和角色转化问题。新区相关部门做好“绣花功夫”,免费为新区百姓提供了园林绿化、家政、建筑等就业创业引导。

  有着10多年教学经验的马顺义说,学员们为迎接新生活,不甘落后、比学赶超的劲儿很足,这种内生动力是一种宝贵财富。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4月26日,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彭旭更(右)在“千年秀林”施工现场研究规划。

  他说:“面对新区的高起点,总有一种本领恐慌。”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彭旭更是第一批来雄安新区的建设者,他对新区建设有着别样的感受:很多城市从修路架桥开始建设,雄安新区则坚持生态优先,从植树造林开始。

  高起点,新梦想。蓝绿交织是雄安的底色,未来蓝绿空间将占整个城市的70%。去年秋季,新区已经植树26万株,今年将再造10万亩苗景兼用林,未来新区森林面积将达百万亩。

  在彭旭更心中,雄安这个平台很伟大,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建设者,自己今后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能担得起建设新区的重任。新华社记者高博摄

  4月26日,白洋淀保洁员刘四龙在白洋淀栈道附近水面划船清理淀面垃圾。

  在白洋淀,每天在水上划船行程30里打捞垃圾的刘四龙,在阳光下挥汗的样子格外有神采。

  从小居住在白洋淀岸边的刘四龙,是安新县大王镇南六村村民,去年成为白洋淀的一名保洁员,每天早出晚归在淀里划船捡垃圾。才42岁的他虽然有时候累得腿出现浮肿,但换来的是家乡的好环境,他心里觉得值!

  “近两三年,白洋淀水质有所好转,原来不常见的鱼和鸟又能看到了,自己别提多高兴了!”刘四龙说。

  当前,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正紧锣密鼓进行。未来雄安,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关键词:雄安,影像,奋斗责任编辑:孙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