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好人365]马长存:村主任致富不忘乡亲 连续7年捐资助学
马长存,一位行善十几载不求回报,关爱老人,捐资助学的好农民。他用点滴的行动诠释着助人为乐,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他是乡下农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却用他那颗善良的心,帮助了许多渴望读书的孩子圆了上学梦。 他视本村的老人为自己的父母,用实际行动温暖着他们。 他在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外出务工致富能手”。 他就是石各庄镇小茹庄村土生土长的农民马长存。一位行善十几载不求回报,关爱老人,捐资助学的好农民。他用点滴的行动诠释着助人为乐,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白手起家,致富后不忘家乡 同村里许多孩子一样,今年50岁的马长存小时候也是个苦孩子,因为生活十分拮据,还有一个弟弟需要照顾,中学还没有毕业的他就被迫辍学,走街串巷做起了小买卖,补贴家用,帮助父母扛起生活的重担。 二十年的艰辛磨砺,二十年的打拼洗礼,一路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丰收了累累硕果。从85年开始的走街串巷做小买卖,到88年办装潢公司,到95年创办纸制品厂,没有雄厚的启动资金,没有人脉资源,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是在困难面前他没有退缩,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如今白手起家的他已成为小茹庄村纸制品厂的厂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马长存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凭自己的一双手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也用无私的胸怀和热情帮助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之路。在他的带领下,小茹庄村的纸制品产业逐渐兴起,村里先后办起了三个纸箱厂,他自己又开了分厂,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生产的纸箱、蜂窝纸板、纸管等产品销往天津、北京等周边十几个地区,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庄近200人的就业问题。他不仅白手起家,实现了自身的飞跃发展,更带领和帮助本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极大地带动了小茹庄村的经济发展。 捐资助学,圆莘莘学子大学梦 在自己辛苦打拼的过程中,马长存深深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在文化教育方面,他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宣传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在他心里面有个“小账本”,谁家的孩子该上高中了,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了,谁家里实在困难供不起孩子读书的,他都默默记在心里,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钱而失学。 村里的马东颖去年刚考上北京一所不错的二本院校,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村里的亲戚在得知后也都前来祝贺,但一想到四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马东颖心里很不是滋味。由于父母身体不好,一家三口仅靠家里的几亩地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贫苦。马长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对她进行了资助。类似的这种情况还有很多,他连续十多年为升入车轴山高中和考上大学的30多个孩子资助5万多元,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增长才干,将来回报社会。 关爱老人,让老人安度幸福晚年 百善孝为先,马长存孝顺父母、关爱老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从2006年开始,每逢春节,马长存都会为本村70岁以上的每位老人准备年货,并会带着过年的礼品和2000元慰问金走访村里的贫困老人,已经连续坚持了11年。而且,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马长存都会自掏腰包,在村委会设宴款待老人们,和老人们一起吃团圆饭,和老人们唠家常,了解老人们的身体状况。 “这些年来,长存都是在春节前备一场酒席,好饭好菜地招待我们这帮老人,和大伙一起提前过年,让我们提前感受到热热闹闹的过年气氛,真是我们的好儿子!”77岁的王金英老人感慨地说。前一年看到老人腿脚老疼,马长存还给她买来了足浴盆。他的义举不仅给了这些老人们物质上的帮助,更使他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有一次,他看见王金英大妈骑自行车出去,打过招呼才知道她是去镇上理发,看着她那佝偻的背影,马长存心里酸酸的。小茹庄村没有理发店,本村的村民想要理发就要跑到镇上去,行动方便的还可以,可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和小孩子呢?想到这,他打定了一个主意,他自己出资请两个理发师,每个月到村里来帮本村村民理发一次!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对于这样的善举,马长存总是说这是他应该做的,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村里的老人,就是在孝敬自己的父母,树高千尺也不能忘了根啊。“村里的这些老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现在他们老了,我应该尽我的一份孝心帮助他们。”马长存淡然的说。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一个人孝敬自己的父母并不难,难的是对别人的父母也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 马长存不仅在事业上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对村民个人的困难也无时不挂在心上。凡是谁家有困难,就能见到他的身影;凡是村上有婚丧嫁娶,他都亲自去帮忙,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用村民们的话说:“马长存不但是我们的带头人,也是我们小茹庄村百姓忠诚的儿子”。 一份执着,一份成功;一份付出,一份收获。马长存以他聪明的才智、勤劳的双手、创业的信心和胆识,创造了白手起家的奇迹。在他的带领下,现在的小茹庄村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极大改善,群众收入增加,安居乐业,社会风气良好,文化教育进步,公益事业发展。 |
关键词:河北好人,马长存,捐资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