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关村3523家公司“落子”河北
“每一分钟都有收获。”5月26日,保定市高新区朝阳北大街1799号,第一次走进“协同创新汇”沙龙的刘朝辉十分兴奋。 会议室内,北大汇丰商学院的专家妙语连珠。一桌围坐的,是国电联合动力、奥润顺达等企业的掌舵人。跟这些行业“大咖”面对面,对刘朝辉而言,如同参加“巴菲特午餐”。 商机、财富、未来,都摆在会议桌上,资源要素齐备的“自助餐”定期供给。自换上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招牌2年间,这里已成为新的创新资源聚集区。 河北水润佳禾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初创企业,董事长刘朝辉说,“中关村级别”的沙龙,给了公司同巨人起舞的机会。 中关村,中国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它的品牌号召力和其附着的无形资源,让创业者们趋之若鹜。 为了这块中关村招牌,保定市拿出投资5.2亿元建成的电谷国际商务中心。这个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的双子座建筑,10年内供中关村无偿使用。 这是中关村在京外设置的首个创新中心。那些在中关村大街人潮中无处安放的创新创业梦想,有了新的成长苗圃。“北漂”10年的刘朝辉,和其他87家创新型企业一同选择落户这里。成立2年间,中心入驻企业研发投入达3500万元,年营业额达7.85亿元。 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而这有赖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形成。为此,河北省与科技部和京津两市联合设立规模10亿元的国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为让中关村在自家落户,各地新招不断:在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企业税收海淀、秦皇岛两地各得40%,另外20%设为发展基金;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促成了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中关村承德大数据基地、廊坊·中关村软件园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中关村招牌越挂越多。来自中关村管委会数据,截至今年2月份,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河北设立公司3523家。其中子公司1520家,分公司2003家。 中关村,这个闪亮的创新地标,已在河北新花遍野,连接成“创新地图”。 随中关村来的不只是项目,更有全新的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以及创新生态赖以发展的深厚文化。 来河北的也不只中关村,3年来,我省与京津共建各类科技园区55个、创新基地62个、创新平台157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5个。 2016年,我省吸纳京津技术成交额93.2亿元,是2013年的2.4倍。 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这是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河北定位。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刘朝辉来到河北,播种自己的创新梦想。 |
关键词: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关村,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