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星火燎原 照亮前路
——记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北安平县台城党支部(上)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张志锋 2017-05-22 11:04:1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核心阅读

  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直到今天,许多村民仍然记得弓仲韬建立党支部、弓凤洲大义灭亲的故事。弓仲韬和弓凤洲是谁?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又是怎样建立的?安平县是如何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继续前进的?记者来到了台城村。

  点燃星星之火

  1923年,三名党员组成我党最早的农村党支部

  “你哥弓凤洲给你找了个好工作,约你出城当面聊聊。”一听有好事,弟弟乐滋滋地如约出现,然而等待他的不是什么好工作,而是正义的子弹。三天后,弓凤洲的这个汉奸弟弟被处决。

  走进位于台城村的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馆长王彦芹的讲述,把人们的思绪带回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

  弓凤洲是弓仲韬在台城村发展的第一个农民党员。弓仲韬生于1886,出身于台城村一个大户人家。他30岁时考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后升格为北京法政大学,1927年撤销),开始接触新思想,并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大学毕业后,他在北京的一所小学任教,而不远处就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弓仲韬常到那里阅读李大钊等人的进步书籍。

  这个年轻人的阅读偏好,引起了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注意,一来二去他们便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李大钊的启发下,弓仲韬开始学习马列主义。1923年4月,李大钊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指导他回家乡台城村,秘密发展党组织。

  弓仲韬返乡后,这位“少东家”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愿望继承祖业。他背着父亲卖了几十亩地,筹钱办起平民夜校。来的多是村里的青壮年和没钱上学的孩子,学员最多时达50多人。

  有火种,就能燃起火焰。1923年8月,弓仲韬介绍追求进步的台城村农民弓凤洲等两人入党。经李大钊批准,经过细致筹备,当年8月的一个夜晚,在台城村平民夜校,弓仲韬主持召开台城村共产党员会议,三名党员组成的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党支部成立,弓仲韬任书记,受中共北京区委直接领导。当地有关部门称,迄今发现的史料表明这是我党最早成立的农村党支部。

  星星之火,终将燎原。弓仲韬和安平籍革命知识分子、党员李锡九,利用平民夜校,在当地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先后组建北关高级小学党支部和敬思村党支部。1924年8月,安平县已发展了三个党支部,党员增至20名,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2%。

  渐成燎原之势

  在革命低潮时安平县发展了7个党支部

  李大钊得知安平县党组织发展壮大的情况后,非常欣慰,指示建立安平县委。1924年8月,中共安平县第一次党代会在安平县敬思村举行,成立安平县委,会议选举弓仲韬为县委书记。这是中共在河北省设立的第一个县委。随后,台城特别党支部更名为台城党支部。

  从一个支部到一个县委,安平县革命活动渐成燎原之势。截至1927年底,在革命低潮时,安平县发展了7个党支部、5个团支部,党团员共百余人。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粒火种。安平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抓说,在台城党支部等党组织的带动下,安平县革命活动如火如荼。

  抗战爆发后,一个夏天的中午,台城党支部派党员弓拐要,在村头老槐树下进行扩军动员,村里一些年轻人赤膊、光脚聚到树下。弓拐要从自家菜园摘来一筐菜瓜让大伙解渴,借势动员大家“不当亡国奴、参军打日寇”。人们群情激奋,22名青年当场报名参军,连家也没回,直奔抗日队伍。抗战期间,安平县仅有17万余人口,8600多人参加抗战,2269人献出生命,其中党员470人。

  在弓仲韬的直接影响下,两个女儿、三个堂妹等也参加了革命。敌人的迫害,使他失去四位亲人……卢沟桥烽火燃起后,弓仲韬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危急时刻,他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带着患病的妻子以及小女儿,一路颠沛流离到西北去找党组织,其间,妻子病故。为养家糊口,他曾到一个资本家工厂做工,借机在工人中宣传革命。资本家发现其身份后,借着为他看眼病的机会,将其迫害失明。

  继续砥砺前行

  “两学一做”中,红色基因在党员干部中不断传承

  战火连天,时光流转,后来弓仲韬在组织的帮助下回到了台城村养病。

  王彦芹说,新中国成立后,弓仲韬随小女儿到哈尔滨安度晚年。由于双目失明,他时常念叨:“我不能继续为党工作了,还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1964年3月临终前,他交待家人,用省吃俭用攒下的1000元交了最后一次党费。

  历史不会忘记,薪火还在传递。台城村进村主路被命名为仲韬街。村里老党员白秀均今年93岁,1945年入党,她说——从心眼里佩服弓仲韬!多年来,老人一直坚持参加村党总支的活动,为年轻党员做榜样。

  2010年10月,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在原纪念馆基础上改建开馆,纪念馆协助拍摄了革命历史电影《台城1923》;2012年11月,《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一书在纪念馆举行首发仪式。如今,这里已成为河北的红色教育基地,新馆累计接待学习参观者百万余人。

  这里有我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有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孕育着“两个第一”的红色文化。安平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求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到纪念馆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进行一次专题学习讨论,上一堂党课,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激励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铭记责任,爱党为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去年以来,安平县共组织169名新党员到纪念馆宣誓入党,1.4万名党员干部在这里重温历史,继续前行。

关键词:河北,安平县,农村党支部

责任编辑: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