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河北好人】亢玉环:抗震精神铸就小医大爱

来源: 河北文明网 作者: 2017-01-19 08:38:5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让亢玉环不仅收获了抗震救灾模范人物的荣誉,更坚定了当好一名村医的信心和力量:从年轻的接生员到远近闻名的“全科”大夫,从昔日的家庭诊所到今天小有规模的村卫生室,在守护村民健康的岗位上默默坚守40余载;为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病痛,24小时有诊必出,顶风冒雪,奔忙在卫生室和患者家中,即使过节也很难与家人吃顿团圆饭;把患者当亲人待,累计垫付减免治疗费用达30余万元,而自己穿着朴素,仍然居住在唐山大地震后翻盖的旧平房里……

  亢玉环,女,1956年10月出生,银城铺镇东马庄村村医。

  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让她不仅收获了抗震救灾模范人物的荣誉,更坚定了当好一名村医的信心和力量:从年轻的接生员到远近闻名的“全科”大夫,从昔日的家庭诊所到今天小有规模的村卫生室,在守护村民健康的岗位上默默坚守40余载;为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病痛,24小时有诊必出,顶风冒雪,奔忙在卫生室和患者家中,即使过节也很难与家人吃顿团圆饭;把患者当亲人待,累计垫付减免治疗费用达30余万元,而自己穿着朴素,仍然居住在唐山大地震后翻盖的旧平房里……

  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镇东马庄村60岁的女村医亢玉环,从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病人就成为了她生活中最大的牵挂。她的执着、敬业和爱心,温暖着患者、感动着社会,更彰显着抗震精神铸就的小医大爱。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光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在骨子里锤炼一种精神,一种让后人传承的力量。”—摘自亢玉环日记

  在老一辈东马庄村民眼中,15岁在生产队干活儿就能顶个男劳力的亢玉环,是个胆大心细、刻苦好强的姑娘。1974年6月,村里选拔女接生员。刚刚18岁的亢玉环被安排到披霞山卫生队和县医院学习。一年半后,她凭着优异的成绩和扎实的业务,回村当上了接生员和赤脚医生。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强震,东马庄村受灾严重。刚刚回村不久的亢玉环从废墟中爬出来后,顾不上照顾断壁残垣里的亲人,更顾不上背上的伤口,背着诊包,光着双脚,奔跑在倒塌的废墟上,第一时间抢救伤者。众多重伤的村民,通过她的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三天三夜下来,没有合眼的亢玉环终于盼来了衡水医疗救护队,当重伤员安全转移后,身体透支到极点的她累倒了,高烧达40度。就这样她也没有停歇抢救的脚步,继续奔忙在抗震一线。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在当年11月份丰润县召开的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亢玉环荣膺抗震救灾模范人物称号,并获得一份特殊而珍贵的奖品——《毛主席选集》。手捧这份“奖品”,她激动万分,并暗下决心:一定弘扬抗震精神,发挥特长,精研医术,全心全意为村民健康服务。

  有诺必践!东马庄村是一个有7000多口人的大村,医疗救治任务十分繁重。亢玉环在做好接生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医疗技术,逐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治愈了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卫生室医护人员杨秀云动情地说:“玉环大姐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来诊所,中午让大伙儿回家吃饭休息,她却自己值班。晚上一直忙到送走最后一位患者才回家。可是咱学习的榜样!”除了开展诊疗服务,亢玉环还抽时间挤时间,为全体村民建立起动态健康档案。每个村民对哪种药过敏、得病用什么药治疗最有效;谁家媳妇预产期是哪天;谁家孩子什么时间该接种哪种疫苗;哪位老人有啥病,需要注意什么……这些她都熟记于心,被大家誉为村民健康的“活档案”。

  东马庄虽然近邻城区,可村民不管大病小病,首先想到的是亢玉环。“40多年了,不仅看病、配药、打针、输液,就连去医院生孩子、往大医院转诊,她都主动帮忙。有她陪在身边,咱心里有底呀!”谈起亢玉环,村民纷纷为她点赞。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亢玉环还将女婿给自家买的小汽车当成了转诊车,免费护送。

  除了东马庄村,亢玉环的名气甚至在周边的小韩庄、大宋各庄和临近的几个住宅小区等地传播开来。几家医院慕名向亢玉环抛出橄榄枝,却被她婉言拒绝。在区住建局水厂工作的丈夫魏国政有机会分到一套楼房,她毅然选择了留在村里。“为村民守护健康,是我的选择,也是我一生的事业!”这是亢玉环始终念念不忘的誓言。

  “百姓是衣食父母。只要有人患病找到我,必须第一时间赶到。宁可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让村里百姓吃不上药,治不好病。”--摘自亢玉环日记。

  2010年6月的一天早晨,村民韩振芝突发脑出血。亢玉环闻讯赶到时,患者已昏迷不醒,急需去医院抢救,可韩振芝的儿女都不在家。病情紧急,亢玉环开着自家车将患者立即送到区人民医院进行抢救,还垫付了抢救费用。待患者安置好后,她才悄然离开。由于治疗及时,韩振芝逐渐恢复健康。“玉环可是我的救命恩人,要不是她的第一时间转诊,后果就不堪设想啦!”出院后,韩振芝逢人便夸。

  亢玉环出诊治病,从不管白天黑夜,更不考虑气候变化。只要听到敲门声,或是接到求诊电话,她立马背上诊包就走。40年来光诊包就用坏了5个。时间久了,她的丈夫魏国政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有时间就会到村里的大街小巷转转,发现路上有石头块,立即清理干净,为的就让妻子行路安全,少摔跟头、少受伤。

  在亢玉环心里,治病除疾已经成为最神圣的使命,每天就像上紧的发条,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出诊、治病上。因为深夜或冒着雨雪等恶劣天气出诊,亢玉环经常把自己摔得伤痕累累,可她从来都是爬起来继续出诊。一年冬天,亢玉环骑自行车出诊。由于雪大路滑,自行车撞到大树上,左胳膊也受到撞击。但她不顾疼痛,继续赶到患者家中治病。每天都忙着出诊、治病,亢玉环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被撞胳膊出现了严重的肌肉萎缩。虽经按摩治疗,仍然没能完全恢复。还有一次,亢玉环出诊不慎被狗咬伤,右侧大腿血肉模糊。她坚持给患者治完病后,没有麻烦任何人,回家自费打了疫苗,自己进行了伤口处理。谈起当时的感受,她说;“这都没啥,患者的病治好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亢玉环每天忙着出诊治病,根本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家人。在外工作的魏国政主动当起“贤内助”。不管工作单位多远,单位里的事儿多忙,他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回家,为的是让孩子能吃上一顿热乎饭。女儿魏晓齐噙着泪花说:“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地忙,吃饭没点儿不说,还经常饿着肚子,自己得了胃病也不去治,更没有时间管我们。父亲得静脉曲张做手术,住7天院她一次都没护理过。就连我怀着女儿即将出生的当天早上,已经疼得快不行了,她还是把几位患者安顿好后,才带着我去的医院。”儿子魏大鹏说:“我和姐姐都得过百日咳,由于治疗不及时,我还落下了病根。上高中时,我就得了溃疡性结肠炎,每天解七八次大便。直到上了大学,她才抽时间带我去医院治疗。每到过年的时候,妈妈也最忙,出诊量出奇的多。从小到大一直都盼着除夕夜能吃上她亲手包的饺子,到现在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只能到超市买速冻饺子煮了吃。”

  “患者不分贫富,对没钱看病的人,可以先帮他垫上,钱可以慢慢还,但绝不能袖手旁观,延缓治疗,医德比医术重要。”--摘自亢玉环的日记

  在行医路上,亢玉环从来没有开过上百、上千的大处方,没有收过一分钱的出诊费,小钱治大病一直是她坚守的行医准责。40多年来,亢玉环诊治的患者达10万多人次,帮助及时转诊治疗康复的达2000余人,粗略统计,为困难户减免垫付治疗费30余万元。

  村民刘得祥家境贫困,母亲早年去世。结婚不到两年,妻子主动和他提出离婚,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亢玉环将刘家作为帮扶重点,不管是刘得祥还是孩子,治病用药全部免费。十几年来,不仅免除了7000多元的医药费,还经常帮助解决生活费用和穿衣等问题。如今,刘得祥白手起家致了富,又重新组建了新家庭。为答谢亢玉环,刘得祥逢年过节都要带着礼品去看望,却被她婉言拒绝。

  贫困的村民看病,亢玉环没少垫付减免费用,而对村外患者的求助,也是慷慨相助。2002年冬天,亢玉环的卫生室来了一位抱着孩子求助的河南打工妇女。经诊断,孩子得的是急性肺炎。攀谈得知,这位妇女和丈夫离婚后,与4岁的儿子相依为命,生活很困难。亢玉环同情娘俩儿的遭遇,到超市给孩子买来食品,还用了一周时间免费治愈了孩子的病。

  对困难患者如此大方阔绰,而她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玉环为村民治病、卖药,允许赊账,而她从不追着要账。甭说盈利了,进药的钱还得从我的工资里拿。”魏国政说,“现在,和她一起开诊所的朋友,不是住上了高楼,就是盖了别墅。而我们仍然住在地震后翻修的旧平房里,一直没钱装修。”女儿魏晓齐出嫁,拿不出一分的嫁妆钱。儿子魏大鹏的结婚新房,如果不是动车城项目占地的补偿款,到现在也很难盖成。乡亲们说她是出手阔绰的“穷村医”。对此,亢玉环淡淡一笑说:“穷就穷点吧,只要乡亲们治好病,咱就心安理得,再穷都值!”

  让亢玉环想不到的是,她这名穷医生,却赢得了百姓真爱戴。平日里,谁家有了好吃的,先想着端给她尝尝;逢年过节,乡亲们把炖好的肉、蒸好的馍端到家里,让她尝鲜;天冷了,怕玉环冻着,村里大婶早早把自己缝制的棉裤棉袄送到家里;农忙时节,帮忙收秋的乡亲排起长队……一想到这些,亢玉环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她的事迹,更是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多次被区卫生局、区妇联等部门评为“优秀乡村医生”“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今年春节前,亢玉环庄重地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实她每年都要写入党申请书,然而又都悄悄毁掉,因为在她看来,自己做的和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这次递交入党申请,就是要鞭策自己信守承诺,在村医的岗位上实现自身更大价值。”这是她的肺腑之言。

  如今,改建一新的东马庄村卫生室正式建成投用,不仅设置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还配备了心电图、雾化器、氧气瓶等诊疗器材,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看病就医。作为村卫生室负责人,亢玉环带着5名医护人员,又投入到全新的为村民健康服务之中。

  现在,抗震救灾已经过去近40个春秋,亢玉环行医也有40多个年头。在她的眼里,变化的是乡村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不变的是抗震精神铸就的医德医魂。每天,亢玉环依然快乐地奔走在行医路上,她说,只要活着,就要为百姓治病,这是使命,更是一名小村医的大担当。

关键词:河北好人,亢玉环,小医大爱

责任编辑: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