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很热我却感觉寒风彻骨
艾德林追求的是﹃真实还原﹄︐在他看来每个证据都得让人信服︒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丁亮摄 江东门纪念馆保管研究处处长艾德林,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1999年7月1日进馆工作。简易板材搭建的二层小楼,冬冷夏热,办公条件十分艰苦,“然而这一切,都比不上我工作后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来得震撼”。 由于毕业于考古专业,艾德林被派去支援“遇难同胞遗址发掘”工作。刚入馆的那两个月,他都泡在江东门“万人坑”遗址工地上,负责清理遇难同胞遗骸。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画面只在书上看见过,现场触目惊心。“有的人小腿骨被铁钉刺穿,有的人头盖骨被铁钉刺穿……日军杀人手段残忍至极!我几乎可以想见他们被折磨时痛苦的画面。”清理遗骸时正值七八月份,南京正是酷暑,可艾德林的心里却感觉寒风彻骨。 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在“万人坑”遗址,最终陆续清理发掘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208具(表层),遗骸挖掘时见到的这些画面,深深烙在了艾德林的脑海里。他下决定要为南京大屠杀这个不争的历史事实,做出一点事情来。 这16年里,艾德林一共换了两个部门,先是办公室,负责文字工作。2013年后调入保管研究处,从事资料征集保管工作。艾德林说,这是一份全新的挑战,因为所有的资料都是“用脚跑出来的”。“比如纪念馆要举行一个主题展览,先后会派出7个团队到海内外各地搜集资料。”仅仅为了“三个必胜”主题展,艾德林这一组人员就跑了京津冀3个省市,还有更多的同事在全国各地搜集资料。 有一天,艾德林从石家庄一家报社得知,见证日军投降签字的99岁抗战老兵于文瑞,就生活在石家庄市棉五生活区。艾德林一行人欣喜不已,赶紧前往石家庄和老人见面。从宪兵队在哪里驻扎,到接受侵华日军投降过程,再到当时携带的武器准备,于文瑞担任现场警卫的情形,每一个小细节、每一张历史照片都一一核实,务求每个细节都真实地还原历史。艾德林说,资料征集的任务任重道远,拿出的每一项证据都必须让人信服,让全世界信服。 |
关键词:慰安妇,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