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进行升国旗和降半旗仪式
12月13日,7时整。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办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进行升国旗和降半旗仪式。纪念馆广场中央巨大黑色“灾难墙”墙上,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白字。[详细]
 
· 幸存者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悼念亲人
· 南京大屠杀 何时能成为真正的世界记忆
· 李建国在2015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
· 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全文)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 在缅怀中凝聚和平的力量
 
 
  • “我特别不能容忍的是这几年的个别‘抗日神剧’,为了追求收视,把民族战争作为消费对象来赚钱,小孩看了以后以为抗战就是那么一回事,最后会变成庸俗化。”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大文学院副院长王彬彬认为。很多抗战题材的作品从数据、情节上都是不符合事实的。[详细]
  •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在了解波澜壮阔的抗战史的同时,也见证了每一位抗战英烈充满理想信念和浓厚家国情怀的抗战细节,这是教育民众、增强理想信念的最生动和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对于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巩固和扩大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详细]
  • 南京保卫战阵亡了多少位中国军队中高级军官,在历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现在,终于有了定论。南京市方志办特约史学研究者胡博及本地多位专家,撰写萧山令、高致嵩、李兰池、罗策群、易安华、朱赤、姚中英、谢彩轩、司徒非等抗日英烈完整生平,出版了地情资料书——《南京抗日英烈地情资料实录》。[详细]
  • 翻开这本书,历史的厚重感则在第一时间扑面而来。这本同样面向学生与普通大众的通读读物中,满是详实的历史资料。其实,这些年来,关于南京大屠杀,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发现,这些历史资料往往来不及加入教科书中,却十足生动。这就像一场悲惨的电影。历史原本就不是抽象的符号。[详细]
  • 《重读抗战家书》一书中收录的家书,有标准、有思想,非常适合党员干部学习。军事博物馆也很荣幸,能够参与这本书的编辑。在全书32篇抗战家书中,军博提供了5封,其中4封为首次向社会公开。这些家书是进行品性教育、党性教育、爱国教育的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详细]
  • 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在“万人坑”遗址,最终陆续清理发掘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208具(表层),遗骸挖掘时见到的这些画面,深深烙在了艾德林的脑海里。他下决定要为南京大屠杀这个不争的历史事实,做出一点事情来。这16年里,艾德林一共换了两个部门,先是办公室,负责文字工作。[详细]
  • “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没有纪念就不会有和解,没有和解就不会有长久的和平。”这是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2015年6月25日,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的留言。反省历史,强调和解,和平相处,避免战争的发生,才能维护人类的正义与和平。[详细]
  • 由省文联主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回顾与前瞻——抗战题材文艺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省文学、美术、戏剧、影视等各文艺门类的老中青三代文艺评论家,围绕抗战精神的传承和抗战题材的当下书写进行研讨和对话,提倡艺术家继续深入挖掘抗战题材的广度、深度。[详细]
 
 
各国公祭日
波兰、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将1月27日设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二战屠杀中的死难者;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将德国投降的翌日设定为胜利纪念日。...[全文]
 
 
 
设立“公祭日”是要珍惜和平
在邹建平看来,南京大屠杀不是南京一城一地的事,而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当年,提出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升级为国家公祭日,如今希望成为现实,邹建平也深受鼓舞。...[全文]
 
 
 
国家公祭是对死难者的最高祭奠
在座谈会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表示,就重大惨案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际惯例,也是人民的意愿和对和平的深思、对生命的尊重。...[全文]
 
 
 
国家公祭制度化提升民族精神
对于国际来说,设置国家公祭日,提升大屠杀纪念馆的规格,是对中国和平发展、以史为鉴的外交政策的有力佐证。...[全文]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