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奶”风波背后:乳企利润大涨 奶农受累又担风险
“乳企奶农”模式为何陷入困境 “乳企在前头领路,也应该带着奶农共同富裕。不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而奶农却受苦受累、承担风险、减少收入、自生自灭” 日前,记者在内蒙古调研时发现,我国乳业“乳企+奶农”的发展模式正在陷入严重困境,中国乳业市场生态平衡遭遇潜在的巨大风险。 一方面,乳企随着产业集中度加强和市场回暖,其利润在大幅提升。2014年蒙牛和伊利两大乳业巨头营业收入双双突破500亿元,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44.1%和71%;另一方面,因收入连年大幅下降,大量奶农陷入困顿并纷纷退出养殖,2014年下半年甚至爆发了史上最严重的“倒奶”风波。 对此,记者近日在我国奶业第一大区——内蒙古自治区走访了4个旗(县、区)的6个奶牛小区和牧场,倾听十多户奶农讲述乳业少为人知的另一面。 奶农骑“牛”难下 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木里图镇西海力斯台村,奶农魏占德告诉记者,2007年的奶价是3元/公斤,此后至今8年间每公斤才涨了0.4元,但同时期的成本却大幅度增加。2013年,蒙牛要求养殖户的奶牛都集中起来饲养,2014年进而要求奶牛必须购买蒙牛提供的高价草和料。“虽然牛奶质量高了,但是农户的费用也增加了。” 赤峰市平庄镇前进村奶农邢志永算了一笔账,自己喂草料的时候,一头牛一天的草料钱一共30元。现在用上企业提供的饲草料后要50元,每个月成本多出近600元。原来一头牛一个月能挣不到1000元,现在只能挣500元左右,这还不算牛被淘汰和生病等情况。 除了利润空间被压缩了外,奶农要承担的风险也大了许多。采访期间,魏占德家里两头奶牛得了乳房炎,拉回家里治疗,要近10天才能让药物残留指标恢复正常,“现在对质量要求严格,奶牛一有病就完了,一天一头牛赔70元钱。” 奶农普遍反映,乳企在质量上大幅提高要求,但没有给奶农足够的指导。比如,赤峰市的一位奶农只知道阿奇霉素不含有青霉素,就给病牛使用了,但牛奶检测时却被告知阿奇霉素含有另一项严查的指标——红霉素,而且奶牛体内的红霉素需要45天才能清除,于是他只好把这些牛都卖了,直接亏损十几万元。 邢志永抱怨,因为乳企讲的技术都是脱离实际的理论,所以奶农只能自己摸索,“实际上他们(企业)这几年就没怎么帮助奶农。” 对于这些还在坚持的奶农而言,最大的担忧就是难以坚持。这些年来,他们投入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其中不少人还有贷款。如今乳企要求升级改造,奶农只能无条件适应,否则“不配合就走人”。 一些奶农想卖牛,又正好赶上今年奶牛价格暴跌,不少奶农无奈地说自己是“骑牛难下”,“乳企在前头领路,也应该带着奶农共同富裕,不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而奶农却受苦受累、承担风险、减少收入、自生自灭。” |
关键词:倒奶,乳企,奶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