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新闻频道>>国内

解放军潜艇“断崖”掉深 士兵3分钟成功化解险情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2014-04-20 10:02:4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怎样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艇,用一次不打招呼、惊心动魄的远航回答了这个疑问。

  “把饺子包好,晚上等我回家一起吃……”今年春节前的一天,372艇四级军士长赵满星给妻子打电话说。

  没想到,刚放下电话,艇队就接到紧急出航命令,赵满星二话没说,背起战备包就钻进了潜艇升降口。

  “来不及跟妻儿说句再见,顾不上向父母道声保重,悄无声息地离家远航是潜艇人的生活常态。”艇政委张学东说。

   372艇所在的部队时刻处于枕戈待旦状态。他们的雷弹、药品、备品配件等一应俱全,随便抽点海上指挥组成员和所有任务艇员,均全时在位,一声令下即可驾艇出征。

  在岸港仓库里,新鲜食品定期更换,确保一旦接到命令即可快速装艇。艇员之间,互相“攀比”的是“执行了几次战备远航任务”、“发射了多少枚战雷和导弹”、“一年出海时间有多长”。

  那天,372艇突然接到上级战斗出航命令,艇员们各司其职,忙而不乱,一边开会下达任务,一边熟练地装载物资、备航备潜,提前数小时完成出航准备。

  远航途中,有一天,潜艇在数百米深的大洋潜航,遭遇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断崖”掉深。这是潜艇水下最危险的状况之一,如果不能迅速控制下潜状态,“掉深”到极限深度便会艇毁人亡,外军潜艇曾有过血淋淋的教训。

  此时,事发海域水深数千米,372艇失去浮力急速下潜,主电机舱管道因深海巨大压力破损,海水喷涌而入。

  危机时刻,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水雾环境中,全艇官兵3分钟内关闭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阀门和开关,操纵几十种仪器,将险情成功化解。

  “化险为夷的高超本领来自平时高难度的训练。”该艇艇长易辉说。

  372艇训练严格是出了名的。潜潜对抗安全风险较高。372艇与兄弟部队潜艇在万顷碧波下放手较量,经过数回合的微速变深机动,该艇成功锁定目标,探索出让潜艇在不同水深进行对抗的组训模式,让演练更加贴近实战,同时还确保了安全。

  即便不出海,372艇每晚都要组织停泊值更小组训练,设备故障、遭遇敌情、舱室破损、艇员战斗减员……副艇长随机出情况抽查训练情况。

  每年的损管专项训练,脱险、出水、灭火、堵漏,都是玩真的。艇员无论干部战士,人人参加,反复进行,直到形成机械记忆、人人过关为止。

  “政治干部也要参加雾中航行考试。”艇政委张学东说。满分100分的军事训练考核,在这个支队,90分才算合格。一艘潜艇的副艇长考了87分,根据《支队军事训练工作奖惩措施》,被扣了3个月的舰艇等级补助。

  “其实,面对如此重大险情,完全可以请求返航,也符合相关规定。”也有人这样说。

  该艇海上指挥员、支队长王红理不这么认为,他语调激昂地说:“平时训练完不成任务,灰头土脸回来,和战时打了败仗没啥区别。”

  这次372艇动力舱进水数十吨,主电机、空压机等重要电气设备被海水淹泡无法工作,潜艇一度失去动力。

  临时党委决定:“一定要赶在天亮前修好潜艇,继续向大洋挺进!”趁着夜色掩护,潜艇浮起抢修。

  掌控全艇电力“神经”的电工军士长陈祖军担负重任,为了第一时间恢复某控制板,在潜艇自修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一遍遍用抹布擦干控制板内的海水,再用酒精反复清洁控制板内密密麻麻的连接线、触头、熄弧装置。

  由于管路断裂、空调系统无法使用,舱室温度高达53摄氏度,湿度更是达到90%,陈祖军趴在控制板内忙活了整整3个半小时,最终成功恢复潜艇的动力装置。

  该艇动力长肖亮,原是军校的军事五项全能冠军,身体素质很棒,但在高强度的抢修过程中,累得3次抽筋。军医卢翀建议他休息,但在听到指挥员下达命令时,肖亮依然用颤抖的手去按设备上的操作按钮,在场官兵无不为之动容。

  年轻的轮机兵朱召伟,在听到巨大的管道破裂声,看到喷涌而出的海水时,没有任何迟疑与畏惧,挺身就冲进了水雾里。“当时脑子里什么都没想,就知道要赶紧关闭各种阀门和开关。”他平淡地回忆说。

  这种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作风,在艇队有着良好的传统。有一次远航,372艇经过连续航行,艇员极度疲惫,潜艇不幸连续遭遇两次强台风袭击。

  在水下数十米抗风,潜艇横倾仍然达到15度。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电能,他们不开空调、不使用电灶做饭,仅靠饼干和火腿肠充饥,在高温下坚守岗位,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当该艇完成任务胜利靠上码头,所有人都惊呆了:原本光滑平顺的艇体上,长时间连续航行后,附着着密密麻麻的海洋附生物,它们已悄然在那上面安了家。

  由于经常出海,艇上不少官兵与妻子长期两地分居,即使家属来队也常常不能团圆。在支队码头附近有一条青年路,经常有家属在散步,她们不时遥望大海,期待亲人远航归来。

  “爸爸,您去哪里了?”潜艇兵们会遇到孩子这样问,他们常常默默无语。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因为特殊的使命任务,潜艇兵出海、归航注定没有鲜花和掌声。“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支队长王红理说,“我们这支部队,为打仗而生,因胜利而存在,50多年来从未改变。”

关键词:潜艇,训练,任务

责任编辑:赵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