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基层:“一根针”穿起“千条线”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14-03-18 09:26:4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根针”如何穿起“千条线”

  禹伟良(曾任河南许昌县委常委、副县长)

  邓建胜(曾任安徽肥东县委常委、副县长)

  汪晓东(曾任江西东乡县委常委、副县长)

  于猛(曾任山西长治郊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杨雪梅(曾任海南万宁市委常委、副市长)

  “基层是个大熔炉,是砥砺品质、提高本领的难得机会。”“基层情况很复杂,稍不留神就会出状况。”去挂职前,鼓励的、提醒的都有,难免纠结。沉下去、融进去,一年与干部群众摸爬滚打,我们触摸到一个真实而多样的基层。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深刻转型、观念多元、利益多样的今天,我们更感动于基层干部在“一根针”穿起“千条线”的压力中,那份艰辛拼搏和勇于担当。

  □维权与维稳求和谐“做群众工作知难而不畏难”

  邓:在权利意识高涨、利益多元博弈的今天,群众利益诉求之复杂,是我挂职前所没有预料到的。

  杨:我也有同感。从学生暑假游泳溺亡到老人不小心触电身亡,出了任何意外事件,群众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

  邓:牵头处理的某农民投诉企业污染其井水案,对我触动特别深。我主持召开了6次协调会,组织了省内外4批专家实地调查。所有的专家结论都认为井水氯化物超标与企业没有关联性。每次和这位农民接触,他都很平和,也感觉他已被说服了。但遗憾的是,到我挂职结束时,他还没有息访。

  汪:基层干部往往处在各种矛盾的中心地带,与群众直接接触,站在解决问题的最前沿,还处于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下,普遍感到压力大。如何把握好维权和维稳的关系,保一方平安,似乎从未像今天这么难。

  于:现在有“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的感叹,但主张“提高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干部也越来越多。

  禹:确实,基层高文凭的人多了,不等于做群众工作水平高了。至今还记得一小故事。汛期,一位年轻镇干部下村检查落实水库空库运行情况,要求承包主放水。“水放了,鱼咋办?损失谁赔?”“这我管不了!反正上面要求放水,你今天非得放!”双方争执一阵后,包村干部气呼呼地跑回镇里,请领导出面解决。

  汪:见过一些“老乡镇”,他们对镇上每一个角落都熟悉得像自己家里一样,在群众中很有威望,常常是同群众在嬉笑怒骂中,再难再烦的事最终“灰飞烟灭”。老百姓其实是最通情达理的,关键是干部要带着感情,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

  禹: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在许昌参与处置一起省属煤矿矿群纠纷事件,因采煤导致房屋开裂、地面沉降,群众围堵煤矿,还有人鼓动、阻挠村民抢收小麦,以向政府施加压力。全县干部几乎“倾巢”而动,组织十来支工作队,进村入户耐心做思想工作,县领导同村民面对面反复沟通,明确表示“群众合理要求不闹也要坚决保障,不合理要求再闹也不予支持”。同时组织干部调机械帮助村民收麦。连续10多天的处置过程,夹在煤矿与群众中间的县委县政府,承受了不少委屈,但确保群众的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终使事件在理性、法制轨道上得以解决。

  于:作为区级建制,郊区在建设规划、发展用地、项目审批等方面自主权较弱,相对来说引发的矛盾协调难度较大。为此,郊区建立了四套班子领导全天候轮流值班接访、每个区直单位抽调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解决问题、新提拔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炼等制度,努力达到“事要解决”的要求。

  杨:身在基层,如果老是“浮在下面的上面”,也照样会不懂基层、与群众隔一层。万宁市委开展了“三联三问三解”活动,要求每个领导都有挂点的乡镇与村子,每周下基层一天,每位领导联系5名党员和5户困难家庭,帮他们解决切实问题,真正做到“保基本、兜底线”。

  邓: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见过不少信访积案,依法依规按政策解决到位后,当事人明确表示息诉息访,但过了一年半载又继续上访,反反复复好几次。信访不信法、重复上访甚至是缠访闹访,时有发生,令人挠头。

  汪:信访维稳,属地管理,一票否决,基层“压力山大”。

  于:站稳群众立场,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政策手段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信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各地正在发力破解信访难题。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工资

责任编辑: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