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返城农民工数量短缺 用人单位展开抢工大战
内陆地区用工需求激增返乡潮已初具规模 农历正月十六上午8:30分,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力资源广场外,人头攒动,他们都是前来求职的农民工,等待上午9:00开始的招聘会。在人群之外,有几个年青人零散地站在一起,他们也是求职者,但是独立于人群之外,非常显眼。这位青年名叫游利平,他是今年过年从广东返乡的农民工,今天要重新找工作。九点钟一到,游利平随着人流进入了招聘会现场。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这次来招聘市场,找什么样的工作呢? 务工人员游利平:找电子方面,然后质检方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电子和质检方面? 务工人员游利平:是。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以前有没有没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呢? 务工人员游利平:做过,在外地做过五六年。 游利平此前曾在广东的顺德、深圳等地打工五六年,其中不乏有名的企业。 务工人员游利平:像那个美的,那个格兰仕。 游利平说,他回来之前,做的是技术工,工作稳定,收入也比较高。 务工人员游利平:在那边,应该是做得好的话,差不多四千元。做一个月,四千元左右。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扣除其它花费,住房这些? 务工人员游利平:它都是包吃包住的。 单位有名气,待遇也不错,还包吃包住。但是,今年过年前,游利平放弃了那里的工作。这是为什么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今年怎么不过去了呢? 务工人员游利平:因为在这边我们老家,和那边,外地和本地的工资,算起来差不多,相差也没有多少。但是那边的消费,运费(路费)这些算下来,跟这边相差两三百元钱,算下来平均差不多。 游利平说,重庆这边工资水平虽然比广东那边低一些,但他干的岗位如果扣除其它花费,收入差别已经很小。另外,他在广东打工,每年春节回家,也是一种煎熬。 务工人员游利平:不方便。主要是车票难买,回来要提前十到二十天买车票,买票都是站票,不好买。走也要提前订票,也不好订。 游利平说,更重要的是,他碰到了孩子入学问题。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孩子多大? 务工人员游利平:孩子7岁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是上学吗? 务工人员游利平:在上学,就在后面那个小学上学上一年级。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你在广东那边打工的时候,和孩子多长时间能见一次面? 务工人员游利平:孩子我们是接过去,就没办法,现在在上一年级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接过去为什么不让孩子在那边上学呢? 务工人员游利平:那边上学要考试。当时在那边,一个小孩满了七岁上幼儿园,幼儿园达到八岁了,小学有一定名额的。如果考不上小学的话它就不要,只能上高价校,私人学校。 游利平说,为了孩子入学,他让老婆先回重庆打工,并在去年9月,把孩子送进了重庆市的一所学校。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边上的是高价学校吗? 务工人员游利平:不是。所有的学费全部免的,只交书本费。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没有门槛? 务工人员游利平:没有。 游利平的家在距离重庆市区一个多小时车程之外的农村,他决定回重庆就业,就可以工作和家庭都兼顾。 务工人员游利平:小孩现在重庆读书,一来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不耽搁上班。 既能打工挣钱,又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是游利平放弃广东回重庆的一个如意算盘。能否实现,要看他找工作的结果了。 招工人员:之前在哪工作啊? 游利平用了半个小时时间,仅仅面谈了两家企业,就不再转其它的招工展位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和两家谈了以后,你愿不愿意去这两家,还是他们愿不愿意要你呢? 务工人员游利平:都是双方选择,两个企业都让我去面试了。也就是说双方都达成50%的签字度了,然后就是最后的决定看去哪一家了。 两家招工企业都对小游有兴趣,但小游决定要到两家工厂实地考察之后,再做选择。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你去的话,自己坐车去还是厂子里有车(接)呢? 务工人员游利平:厂子里面有车。这边人才信息市场都有车,安排接送。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你一会先去哪个厂子? 务工人员游利平:看上面安排。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车辆是哪儿提供的?是企业提供的,还是市场提供的? 务工人员游利平:应该是市场带过去。 半个小时之后,游利平与其他几位求职者坐上了去工厂实地考察的车子。他已决定,要从这两家企业中间选一家开始自己的重庆打工之旅。 采访中,游利平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自己对这么快找到工作都感到很意外。不过,游利平毕竟是一个技术工人,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的见识,受到企业青睐也在意料之中。那么,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从多年以前的外出打工潮,逐渐形成初具规模的返乡潮,这背后又是什么呢? |
关键词:农民工,用工荒,抢工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