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是对“权益荒”的无声抗议
春节长假刚过,大批务工人员陆续返岗。记者从广州、中山、珠海、江门等珠三角城市这几天的招聘情况中发现,季节性缺工,正成为很多企业遭遇的共同难题。为此,企业之间相互打起“抢人战”。不少企业为招到人下足了工夫:提薪、改善环境,甚至送股份……不过不少应聘者找工作仍比较“挑”。澳门某大型建筑公司招聘信息显示,地盘施工员月薪达2万澳门币(约1.5万元人民币)。 “用工荒”是一种季节病,在每年春节之后定期发作。但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并没有找到治疗此病的良方。就连我老家小县城的一些工厂,也在元宵灯会现场打出了“大量招工”的标语——“用工荒”这是要成为元宵节期间华夏大地的新文化吗? 这里的“用工荒”,必须要区别于大学生就业难。一厢是大量地区出现“用工荒”,一厢是700多万大学生出现就业难,这如何解释?其实,在笔者看来,这种倒挂现象并不存在矛盾和冲突。因为起点不一,要求不一,对于工资薪水和福利待遇的预期也就不一,大学生对工作的要求会明显高于农民工,两者属于不同的工作层级,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春节和春运对于职工不稳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非常容易受到“乡愁”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春节之后,而大学生就业季是出现在夏秋之际。 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在故有的产业模式以及劳资关系模式下,我国劳动者对之前从事的劳动失去了基本的兴趣。长期以来,我们建立了一个依托世界贸易、面向全球市场的加工型经济结构,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丰腴的剩余价值,迅速让我国成为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首选地。应该说,在过去二三十年时间里,没有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能有我国劳动者这般廉价实惠。 劳动者正在觉醒。这不仅仅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必然结果,也是人发自灵魂深处的一种利益渴望。没有人愿意成为肉体机器。而且,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长壮大。他们拥有独立的判断,拥有权利意识,希望企业能够为自己购买五险一金,希望自己所在的企业和公司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可以预期的升职空间,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稳定,能够养家糊口、安居乐业。 一言以蔽之,“用工荒”在本质上是一种“权益荒”。因此,破解“用工荒”难题的最主要方法便是提高“中国工人”的各方面权益。企业要为他们提高工资水平,要为他们购买各种保险,更要为他们提供上升和发展的机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还应该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让职工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所有这一切,都为了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既要让他们吃到面包,又要让他们拥有爱情。 作为政府部门,更需要淘汰落后的加工产业或是代工产业,尽快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真正的创新产业。笔者认为,所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以剥夺劳动者的权益为代价,在现在这个讲究体面、尊严和权利的时代里,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此背道而驰。事实上,“用工荒”正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无声抗议和“用脚投票”。(王传涛) |
关键词:用工荒,劳动者,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