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河北城镇化路径:从两个贫困村看城镇化现实
建言 河北城镇化应避开五个误区 □刘林平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从各地的操作实践看,很容易陷入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1、城镇化等同于投资建设。 在传统政绩观指引下,地方官员很容易把城镇化看作加快城市建设的大好时机,认为城镇化就是城市建设,是投资上项目。在错误认知驱动下,许多城市盲目照搬照抄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模式,追求大广场、大马路、摩天大楼,甚至在一些财政入不敷出的城镇,仍不惜举债铺开摊子,大搞城市建设。 误区2、过分夸大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目前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城镇化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这样的数量关系是不确切的,如果确实存在上面的数量关系,反过来说,即“经济每增长1.5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可能提高1个百分点”或更接近真理。还有许多媒体和官员纷纷以如下数据作为盲目追求城镇化率的依据:2003年-2008年,平均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产生5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而农民变市民后,吃、住、行等各领域对经济都有拉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颠倒了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过分夸大了城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的缘故。 误区3、城镇化通过行政手段人为强制推动。 有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数字指标的城镇化,打着“为了增进农民利益”的旗号,通过“并村腾地”集中农村人口,形成小城镇,农民“被上楼”,出现了许多违背意愿的强拆和缺乏规划的建筑,大片的耕地被占,但农村人口却没有“化”掉多少。相反,出现了大批失地农民。 误区4、认为城镇化是简单的房地产化。 填平农田变广场,推倒农房建高楼,赶走集市引商圈……不少地区的城镇正呈现房地产化趋势,殊不知这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民众生活成本和商家的生产经营成本,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也导致地方政府深陷土地财政之中。 误区5、认为城镇一体化发展等同于“一样化”。 各地盲目撤并村庄,建造兵营式的村镇社区,忽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传统民居的个性,大量破坏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化建设,决不能是拷贝现在的城市模样,不是用钢筋水泥建造出大面积一模一样的楼房,严重忽视精细的公共服务和优质的环保、交通、民生保障等。(作者系九三学社河北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委,河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 |
关键词:城镇化,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