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壮士断腕治雾霾 不信蓝天唤不来

来源: 人民日报  
2013-11-03 09:20:47
分享:

   治霾要加快攻坚步伐,也要打持久战

  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政策推进铁腕治污,空气质量能否得到快速改善?

  时序已是金秋,北方该是一碧如洗的景象。然而进入10月,北京、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等城市再次出现严重雾霾。

  “治理污染需要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这需要一个过程;措施能够顺利实施,也需要一个过程;措施产生成效,由量变积累到质变,最终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客观规律,既无法规避,也无法超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这样说。

  发达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也大都经历了较长的过程。英国经过20多年的艰苦整治,耗资20亿英镑,才将泰晤士河变成洁净的城市水道;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经过近70年的治理,才使南加州地区空气质量好转。

  污染容易治理难。雾霾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污染排放的长期累积效应。与此同时,防治大气污染受到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制约,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改变的。就拿调整能源结构来说,到2017年能否完成压减煤炭消费量8300万吨的任务,是能否实现近5年防治目标的关键。各省区市都提出了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基本思路是大幅度增加本区域天然气供应量、提高接受外送电量比例,增加风电、光伏发电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河北需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天津也需要大量的天然气,一方面气源很难保障,另一方面,让用煤大户突然全改成天然气,将会大幅度提高生产、生活成本,企业能否承受?

  “不要认为企业有了治污设施,拿到了电价补贴,就一定会运转治污设施。”柴发合说,一台60万千瓦的脱硫机组,如果满负荷运行,一年的运行费用是7000万元,因此,只要偷排一天就有很大效益。“企业既要保就业又要保利润,治污设施运行不足的问题势必日益凸显。”

  温武瑞强调,“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目前还未得到根本解决。环境监管能力难以满足新形势需要,环保队伍薄弱,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人员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与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越来越不适应。

  “我们决不能因为短期内难见效果而无所作为。一定要充分认识治理雾霾的艰巨性、复杂性,既要有打攻坚战的冲劲,又要有打持久战的韧劲。”柴发合认为,排在减排目标最末的内蒙古可以大有作为。2012年,内蒙古发电装机容量达8080万千瓦,全国第一,但由于没有远距离、大能力的电力外送通道,不仅影响大量清洁能源的输出,也影响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大气污染治理。

  内蒙古发改委党组书记张磊介绍,2012年,内蒙古外运煤炭6.6亿吨,占全国外运量的40%左右;外送电量折算为煤炭约8000万吨,仅占煤炭外运的12%。如果到2017年外送电力耗煤与外送煤炭的比例提高到30%,内蒙古就可以向京津冀等地区提供3000亿千瓦时电量,对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在山西太原西山脚下的圪僚村,记者参观了山西建宏工贸公司建的西山百合生态园,园中草木掩映、满目美景,不是介绍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建宏公司一个年入洗原煤90万吨的洗煤厂。

  “那时一天下来鼻孔都是黑的,几年前谁敢想还会有这样一天呢。”一位由洗煤厂转岗的生态园管理人员感慨地说。

  一叶可知秋。我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随着各级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治理大气污染,空气质量改善的步伐定将大大加快。“虽然实现防治大气污染目标,还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但是,重获洁净的空气,我们完全可以期待。”柴发合很有信心地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关键词:大气污染,京津冀,治污减排责任编辑: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