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受到苯丙酮尿症的影响,晶晶(化名)的智力水平使她感受不到家庭的苦难。晶晶(化名)患有苯丙酮尿症,每月需要数千元购买特殊食品,而她的父亲又因为脑瘤住院,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只能靠着母亲微薄的收入撑起整个家庭的吃穿用度。母亲说到这里不禁声陷哽咽,但她仍在一旁独自玩耍。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群孩子,鱼、蛋、肉、干果类甚至连正常米都终生不能食用,而是终生靠药食果腹。
由于他们肝脏内缺乏一种酶,无法分解摄入蛋白质中的一种物质,如果给这些孩子选择吃正常食物,那么他们将会慢慢变傻、自虐,直至死亡。他们就是PKU患者。
至今全国已经筛查出约12万PKU儿童,还有很多地区的儿童并没有机会被筛查出来。而由于漏筛,导致众多患者智力受损。一些受害的家长为此将医院告上法庭。
在治的患者,每天只能靠特食和药物维生。然而,这个药食市场管理混乱。近日,央视曝光,一个占该药食市场大份额的厂家只是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小作坊,没有完好的安全措施,产品不合格。PKU患者群体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记者深入患者家庭,了解到他们身后鲜为人知的生活。
确诊
2个月女婴被查出得了怪病
3岁的丽丽搂住妈妈王英的脖子,说:“妈妈,你怎么生了个这样的孩子?”
王英:“怎么了?妈妈生了个什么样的孩子啊?”
“有病的孩子。”丽丽的童音像一个重锤砸在王英的心坎上。
“谁说的?你看我们家宝贝既聪明又漂亮,怎么可能有病呢?”王英心里不是滋味。
“那我为什么要吃药啊?别的小朋友都不吃。”丽丽有点急了。
“那不是药,是能量水晶。你看动画片里的小魔仙都是有能量的。你吃了能量水晶之后就会变得聪明了。”编着哄女儿的谎言,王英泪流满面。
那一夜,王英未眠,这几年的生活让她心力交瘁。
王英还记得,三年前与相恋了八年的男友王帅结婚。双方的家境都不错,王帅是北京人,婚后两人买了房子。作为独生女,王英把爸妈从东北老家接到了北京的新家。
2007年3月19日,女儿丽丽来到了这个世界。王英说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然而,52天之后,这家人的幸福戛然而止。
那一天,天阴沉沉的。王英接到医院电话的那一刻,手有些颤抖。电话那头说丽丽得病了——苯丙酮尿症(简称PKU)。
“不可能有病啊?”看着女儿胖乎乎的脑袋,可爱的样子,这对年轻的夫妇难以置信。于是,他们带着孩子去了几家医院诊断,确诊的结果都一样。
“孩子这一辈子不能吃米和面。”当医生说出这些话时,王英顿时傻了,“PKU到底是什么病啊?”“那孩子还能活吗?”“那我们怎么养孩子啊?”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在年轻的妈妈脑海里盘旋。
回到家,王英开始上网搜集信息:PKU是一种极少数可防、可治的隐性遗传代谢病。由于PKU患者肝脏内缺乏一种酶,无法分解摄入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使体内苯丙氨酸代谢异常,从而造成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形成毒素,对脑细胞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致使患者严重的智力残疾,重者会出现自残、死亡。
王英还了解到,PKU患者的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终生药食治疗、药物治疗两种,而丽丽恰好是后者,除了吃特食之外,还得终生吃药。
苦痛29岁母亲半年白了头
黄褐色的特制奶闻起来有股刺鼻的气味。王英尝了一口,赶紧吐了出来。“实在难以下咽,尝起来像臭水沟里的水。”喂进丽丽的嘴里,她全吐了出来。
从被确诊那天开始,丽丽就被停了母乳,只能喝治病的特制奶。
“每次喂奶,她都会哭得撕心裂肺,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王英说。
最后,她想出一个让丽丽喝奶的方法——饿,直到她饿得愿意喝为止。
不仅如此,女儿还要忍受每周验血的折磨。
王英每周要抽孩子的血送到医院去检验。王英将针头插进熟睡中女儿的血管,丽丽马上在嚎啕大哭中醒来,王英心如刀绞。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29岁的王英,满头青丝变成了白发。
怀里抱着哇哇大哭的丽丽,王英心力交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英脑海里盘旋着一个念头:抱着孩子一起自杀算了?这样的心态让她长期处于纠结和痛苦之中。
直到有一天,王英找到了PKU联盟,这是一个由一些PKU患者家庭自发组织的社会机构。在这里,她遇到了跟她有同样遭遇的家庭。
“我感觉我并不孤单,有这么多家庭在跟我们一起在为孩子努力。”王英在这里每天可以跟这些同伴们交流女儿的病情和饮食起居。
而对外人,她缄口不提女儿的事,“我不让别人知道女儿有病。”甚至就连家里的父母也不知道丽丽怎么了,每次问及,王英总是以“蛋白质过敏”的谎言搪塞过去。
丽丽渐渐长大了,只能跟小区里几个固定的孩子一起玩耍,每次她都会由父母陪着。“我们担心她吃小伙伴们的零食。”王英说。
为了更好地照顾丽丽,王英辞去了原本安稳的工作,干起了保险销售。
“我想了解保险,希望有天能够给女儿买份保险。”王英说这是她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
不久,王英给自己买了份意外险。“我发现购买意外险两年后去世,家属可以获得巨额赔偿。如果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自杀了,最起码可以给孩子留下一笔钱。”王英眼睛里噙满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