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百年油坊生死维权 非遗传承人“钉子户”之路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13-02-25 08:37:25
分享:

 

  他们的造访,使高让让萌生了为老油坊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想法。“一开始我并没有申遗的概念。直到王主任他们说,老油坊有非常宝贵的价值,应该去申遗,我才有了这个意识。”

  申遗,让老油坊“麻雀变了凤凰”。

  2008年,沣峪口老油坊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次年,高让让、高飞父子被省、市两级政府认定为陕西省非遗“老油坊榨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申遗成功后,老油坊的名气更大了。陆续有媒体来报道,开车赶来油坊买油的人越来越多,时不时还有游客来参观。”高让让回忆。

  一本本金灿灿的证书、聘书,曾让高家父子扬眉吐气,是他们的骄傲。但后来,他们再怎么跟政府出示这些“金字招牌”,也没有挡住推土机的轰鸣。

  直到现在,66岁的老人仍怀念那段“油坊很忙,但是平静”的时光。

  拆了真文物修个假古董

  好景不长。在成功申遗后的第四个年头,老油坊的命运便发生了转折。

  因为厂房破旧的问题日益突出,2012年2月,高让让与滦镇街道办事处签署了协议。双方约定:“由街道办配合区政府对老油坊进行改造;镇街道办每月向高让让支付房屋看管费及场地租金;待改造完成,高让让可迁回原址继续生产。”

  曾经熙熙攘攘的老油坊,变成了一片死寂。

  然而,直到2012年5月,老油坊的改造工作依然未启动。

  “空着油坊不榨油,我们全家就断了生活来源!当时我们走投无路,只好催促滦镇街道办,希望他们能尽快动工。可他们仅支付了我几个月的场地看管费,一个字也没提什么时候回迁。”高飞告诉记者。

  又经历了数月,工程仍没动静。老油坊依然没有等到传承人的归来。

  2012年10月,滦镇街道办两位工作人员再次找到高让让。他们告知,“为了配合区政府新农村建设方案的实施”,老油坊将被建成博物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非遗,传承,钉子户责任编辑:尹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