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 王志艳 李妍
近日,正在热映的国风动漫《长安三万里》受到追捧,一边看电影,一边背唐诗的“学习式观影”引发热议。电影中的盛唐美景如诗如画,李白、杜甫、高适、王维等一众诗坛“顶流”陆续登场,让观众梦回“大唐群星闪耀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银幕上带着醉意的李白举杯吟出《将进酒》,与诗人朋友驾鹤飞越星河,在九天之上与仙人共饮。这段颇具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令网友纷纷破防,“看到流泪,只有中国人才懂那些诗词里的浪漫。”
电影不仅在美术层面有所突破,更探索出关于中国叙事的新路径。“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当穿越千年的诗句透过银幕与观众相遇,长安的繁华气派、梁园的田园风光、扬州的温柔妩媚、塞北的苍凉辽阔,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齐“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长安三万里》的“出圈”是传统文化拥抱大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批深具东方美学的爆款文艺作品深受年轻人喜爱。比如,《如果国宝会说话》在严肃中玩梗,拉近千年文物与年轻观众的心理距离;《上新了•故宫》将建筑艺术与沉睡数百年的传奇文物带到大家面前;西安大唐不夜城互动游戏“盛唐密盒”有梗有趣,寓教于乐;《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技惊全网……
“中国式浪漫”风行背后,可以说是文艺领域践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探索。传统文化并非曲高和寡,只要找到时代化的表达,让观众与中华文明共情,它们同样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在。”《长安三万里》中诗人高适的这句话引发共鸣。它提醒我们,传统文化这个资源宝库,仍然有广阔的可挖掘与利用的空间。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余韵悠长。只要用心、用情探索传统文化之美,观众的反馈即是最好的双向奔赴。恰如高适的那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