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118场演出 巡演全国23城 离家151天 走过总里程40106公里
昨晚(1月11日),“红色电波”回荡于深圳保利剧院,将英雄的故事铭刻在观众心里。这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2020—2021演出季的最后一次亮相,全场观众对“百场如一”的高质量舞台呈现报以连绵不断的掌声。一年间,上海歌舞团携《电波》走出了疫情“冰封期”,跑遍了从东海之滨到南方大地的23个城市,用118场高频次、高水准的演出再攀艺术高峰。
据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透露,到昨晚为止,舞剧《电波》演出已达222场次。红色电波回响在中国大地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上海舞蹈工作者以最精湛的艺术作品,向党致以最诚挚的敬礼。
同118场《电波》一起,走进那段历史,走近革命先烈
回首过去的一年,动人的“《电波》时刻”依旧历历在目。2020年1月,舞剧《电波》在杭州、南京等地演出5场后,演出市场因新冠疫情进入“冰封期”,观众只能通过“云剧场”欣赏各类剧目。疫情后,你最期待进剧场看哪部戏?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旗下的11部热门戏剧中,超过一半上海观众投票舞剧《电波》。
2020年6月24日,《电波》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惊艳回归,完成了对观众“重逢在剧场”的承诺。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兰芬”扮演者朱洁静又闻到剧场的地胶香,“心里都是雀跃的”。疫情防控措施十分严格,现场上座率只有30%,观众们都佩戴着口罩,但掩不住兴奋与喜悦的心情。《电波》就此拉开新演出季的大幕,从30%到50%再到75%的上座率,剧场演出逐渐恢复了勃勃生机。
2020年9月11日晚,上海举行“一切为了白衣战士”专场慰问演出,500余名特邀观众走进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观赏舞剧《电波》。谢幕时,主演朱洁静、王佳俊俯身把手中鲜花献给了坐在第一排的观众——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医生张芳,更把全体主创人员的敬意献给抗疫战士。
2020年12月18日,两周岁的《电波》在佛山大剧院的巡演中完成了第二个“百场”,有些观众驱车数百公里为赴《电波》之约,还有一些无法亲临现场的粉丝则通过录制短视频表达对《电波》的心声。
舞台上的“电波”与路途中的颠簸,已成为演员们的日常
40106公里,是全体舞蹈演员一年的巡演路程;151天,是全体舞美工作人员离开家的天数。23个不同巡演剧场、50多次城际往返,舞台上的“电波”与路途中的颠簸,都成了演员们的日常。从去年夏至到今年元旦的小半年里,舞美工作人员几乎都在外地陪伴着《电波》度过。走进剧场,他们心里只有舞台,微信视频成了他们与家人唯一的纽带。
在陈飞华看来,“百场如一”的背后是扎实的“一步一个脚印”。根据疫情防控规定,原定的《电波》2020年春季巡演计划不得不暂停。但演员们依旧以饱满热情完成了一系列年度业务考核,确保状态和体能始终“在线”。“那时候,我们每天坚持练功,通过互联网‘云排练’。每天走过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都在幻想复工的场景,后来终于等到了!”朱洁静回忆说。
演出恢复后,专业老师们每场都在观众席监督着演出艺术质量和舞台呈现,总编导韩真、周莉亚数次重返剧组继续打磨作品。“有观众打着‘飞的’从全国各地赶来观剧,我们要做到‘百场如一’甚至‘千场如一’,每一次演出都给观众同样的牵挂和感动。”陈飞华给演职人员鼓劲,确保“把每一场都当成第一场”。
青年演员们也不断给自己加压,努力把角色刻入肌体、印在心上。去年10月23日,《电波》首次来到了剧中“李侠”的出发地——延安。在演出间隙的参观学习中,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李侠”扮演者王佳俊从旧址里感受过往的回忆,从讲解中想象那些年的场景。“希望让背景研究再深厚一些,让舞台感受再贴切一点,让自己的角色可以再真一些。”王佳俊说。(记者 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