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蓝天’含金量提高,二氧化硫率先达标,一级天同比增加6天,重污染日同比减少9天。”北京高质量发展调研行27日来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建华告诉记者,近六年来北京重污染日持续减少,2018年全年首次无持续3天及以上的重污染过程。
于建华说,2018年是北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第一年,在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气象条件较常年整体有利的情况下,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再创新低,连续两年浓度达到个位数,为仅6微克/立方米,已率先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数据表明,2018年,北京“蓝天”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呈现“优增劣减”特征,一级天同比增加6天,重污染日同比减少9天。近六年来重污染日持续减少,2018年全年首次无持续3天及以上的重污染过程。
在空气质量指标中,2018年,除二氧化硫外,北京二氧化氮超过国家标准的40微克/立方米5%;PM10超过国家标准70微克/立方米11%;PM2.5超过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46%,“PM2.5仍是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
从空间分布上看,2018年全市氧化硫、PM2.5、PM10仍呈现“南高北低”的梯度分布,城区及南部地区的二氧化氮浓度较高。其中位于京西南区域点PM2.5浓度为全市最高值,69微克/立方米;京东北区域点为浓度最低值,41微克/立方米。不过,南北浓度差距持续减小。
从月际变化上看,受气象条件波动影响,2018年3月和11月是污染水平明显偏高的月份;1月、8月和9月,PM2.5月均浓度分别为34、35和30微克/立方米,分别达到空气质量年评价标准。
于建华说,北京空气质量的月际变化特征显示,受气象条件波动、采暖等多种因素影响,各项污染物各月间浓度波动较大,重污染状况仍易发。“从变化趋势来看,在波动中下降是空气质量改善的基本形态,说明北京的空气质量改善仍将是长期和艰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