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十年关爱 我们平安长大——“安康家园”10年守护672名汶川地震孤困儿童成长

来源: 新华网  
2018-05-09 20:33:34
分享:

  救助672名汶川地震孤困儿童,目前282名孩子考上大学、342名孩子职高毕业并就业或参军,当年最小的孩子已经成为一名初中生……这是“安康家园”公益项目用10年时间讲述的温暖故事。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让一批孩子不幸失去父母。震后的举国救援中,由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日照钢铁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安康家园”公益项目,第一时间转移安置了712名孤困儿童。由于有一部分孩子后来陆续找到父母,这一公益项目最后接收救助了672名儿童。

  “安康家园”公益项目的救助地域包括四川德阳、绵阳、广元、阿坝等10个州(市)、31个县(区)、182个乡(镇),涵盖汉族、羌族、藏族、回族、土家族、黎族6个民族。日照钢铁集团累计通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1.26亿元,用于捐建“安康家园”、保障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费用等。10年过去,在这个“大家庭”里,绝大部分孩子已长大成人,还有48名孩子因年龄尚小,继续在“安康家园”生活学习。

  “因为地震,我们离散;因为‘安康家园’,我们相聚……”今年5月9日,在四川成都双流举行的汶川地震及“安康家园”公益项目10周年纪念活动上,“安康家园”公益项目的亲历者、“安康家园”园长、“安康妈妈”、受助孩子及志愿者代表们讲述了他们与“安康家园”的故事,共同回忆10年历程。

  地震那年13岁的小玉,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地震中我们失去了亲人,一度感到无助无望。是这么多好心人的支持,让我和妹妹面对灾难,勇敢地坚持下来。我们有了更多亲人,有了一个更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小玉说。

  “从紧急转移到异地过渡安置,从为孩子们在家乡建造‘安康家园’到持续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安康家园’项目所体现出的复杂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在公益组织援建的项目中首屈一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表示,“安康家园”现代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家庭式氛围,以及对孩子们采取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培养教育模式,体现出保护儿童、尊重儿童、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儿童优先”原则。

  据了解,“安康家园”公益项目的一大亮点,是把儿童灾后心理康复作为关键问题加以关注解决,与国内多家院校、医院合作,定期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心理评估工作。“安康家园”的管理人员及“安康妈妈”上岗前,都要参加心理疏导知识培训,并定期接受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

  “经过10年运作,‘安康家园’成功探索出政府支持、民间出资、公益组织监管的灾后孤儿紧急援助模式。”朱锡生说,这一公益项目将持续资助孩子们完成最高学业,将爱心承诺进行到底。

  据悉,为教育公众特别是儿童少年树立安全观、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知识和技能,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汶川地震后启动实施了“儿童安全工程”,通过安全教育宣传以及“情景+体验式”教学,帮助儿童少年掌握应急救助技能。9日的纪念活动上,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启动了“儿童防灾减灾公益项目”,旨在进一步完善儿童防灾减灾、保障儿童安全健康成长的方法和举措。

关键词:十年,汶川,地震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