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中华灿烂文明
回顾这些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不难发现,均取材于五千年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让观众陶醉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些是国家和民族精神血脉的承载。诗词歌赋、戏剧戏曲、国宝非遗、饮食文化、四大发明、古代科技以及建筑艺术、名人家书等等,均成为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核心素材。
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创作者通常用“故事化”的手法,向观众展示中华文化瑰宝的独特与绚丽,使观众的文化自信和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在直接展现的同时,通过文化名人的点评将节目中文化符号的相关文史知识进行解读,对其精神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比如《汉字风云会》《国学小名士》《诗书中华》等文化综艺节目中,均有文化名人作为点评人或解读人,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对节目中出现的汉字、诗词的背景渊源进行讲解,极大满足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渴望,使观众能够享受求知的乐趣,从而增加节目的吸引力。
弘扬传统美学精神
弘扬“真、善、美”的中华传统美学精神,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真、善、美”的统一,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思想。真,即艺术应表达的真情实感,表现人的“真性情”。善,一方面是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德意义,另一方面是艺术作品应“有道”“尊道”,实现“各行其道,天下大同”的价值意义。美,是艺术作品的形式美,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美的表现,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观感享受。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真、善、美”的统一,即“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也就是“赏心悦目”,不但观感得到愉悦,心灵也能得到启迪与净化。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秉持了“真、善、美”统一的中国美学标准,不但注重表现中华文化艺术的形式美,更加注重挖掘艺术背后“真与善”的精神价值,展现更高层面的“大美”之美。
山西卫视的《伶人王中王》即是典型的“真、善、美”的体现,作为一档戏曲真人秀,在《伶人王中王》中出场的都是各类剧种的精英,一场场名不副实的“戏曲盛宴”,带给人美的享受。除了戏曲艺术美的体验,节目中穿插多路记者对参赛戏曲名家的跟拍和采访,挖掘出戏曲艺术背后蕴藏的真挚情感——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感人肺腑的师徒情深、长年扎根于农村戏曲舞台的执着坚守、对于戏曲传承的身心奉献……这些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涤荡与净化,“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深深激发了观众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家的崇敬之情,进而增加了观众对于“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发挥了文化产品的精神净化与激励的作用。
创新演绎传统艺术
传统需要坚守,艺术则要在创新中长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创新”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鼓励创新,摒弃因循守旧。
《耳畔中国》《喝彩中国》《中国民歌大会》等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对传统艺术的创新演绎是突出的“亮点”,也是节目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喝彩中国》中亮相的《决战天策府》是粤剧与网游的首次跨界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耳畔中国》中陈燕妮的摇滚版《女驸马》,将传统戏剧《女驸马》加入现代时尚的“摇滚”元素,引爆了观众的观赏情绪。“传承”是对中华文明的基本态度,民歌、戏曲通过其特有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只有“传承”才能保存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薪火相传,代代不息。同时,“创新”是积极主动的“传承”,是自信地展现发展成就的“传承”,只有“创新”才能永葆艺术的“活力”和“生命力”,使之得到更为长久更为广阔的“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以“传承+创新”为理念,将传承与创新进行自然完美的结合,不但表现出中华文明的独特美感,也大胆地释放出民族文化的时代魅力。
采用精良视听语言
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是视听语言的综合艺术。在这些节目中,全方位展现我国现代视听艺术的突出成就。制作团队用熟练精良的视听手段、电视技术、舞台艺术,向观众展示一个个唯美的影像文化作品。
从节目形式上来说,有文化益智类、文化知识类、文化情感类、文化真人秀、文化专题片等多种多样的形态,且每个节目都有其独树一帜的创新之处;讲述文化的方式各有不同,《中国味道》通过“讲述+舞蹈”引出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中华文明之美》通过短小精悍的青少年表演短剧,轻松幽默的展示各类中华文明成果,《见字如面》则通过名人朗读书信,带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让人回味的情感,而《汉字风云会》中穿插“开心麻花”的“添添”“乱乱”,大大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让观众在笑声中领略中国汉字的精妙……舞美设计更是美不胜收,节目根据文化元素的特点,灵活运用舞台声光电技术,很多节目加入了全息影像、立体舞台等现代手段,同时朗诵、音乐、音效等声音元素的艺术化运用,共同创造出震撼的舞台视听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节目的台本创作文学功底颇深,特别是《中国味道》《伶人王中王》《国家宝藏》《记住乡愁》《朗读者》等节目,其台本创作语言辞藻华丽、内涵深刻而丰富,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带给人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提升节目文化内涵
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优秀的节目要在不断提升和创新中发展。
当前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对中华文明宝藏的挖掘还有一定的局限,文史艺术成就较多,而自然科技上的文明成果表现不足。中华民族在地理、科技、军事、医学等更多层面的文明成果同样丰厚,而展示这类文明成果的节目还远远不够,期待未来更为广泛地展现中华文明的节目能够出现。
此外,一些节目形式稍显复杂,想要表现内容过多,影响了文化内涵的深挖,对于文化类综艺节目而言,形式美固然重要,但其质量层级的提升关键在于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挖掘,优秀的节目更应在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共鸣上多做文章。可更为多元地开发这些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使得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通过更多的形式存在并流传。如各类图书的策划、多媒体知识产品的开发、线下活动的策划、学习软件的开发、相关影视剧音乐剧的策划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制作过程中挖掘出很多有后续文化产品研发意义的素材,值得进行更多文化IP的策划、包装与转换。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中华文化的深耕者与传播者,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必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牢记使命,以自信和包容迎接多彩世界、多元文化的新时代,让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身姿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学术研究部)
【《传统文化节目品鉴》年度回眸】 2月22日
《中国味道》:千年文化中寻美食之宝
把美食与文化相融合,将文学作品中的力量和每一道美食中的幸福满足感传递给大众,同时也把中国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传递给世界。
3月1日
《伶人王中王》:名角儿为推广戏曲而战
从字面意义看“传统”一词,似乎是与“时尚”背道而驰的,《伶人王中王》却将传统戏曲作出了时尚热度——将传统戏曲文化和现代丰富的电视手段结合起来,转化成当今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3月8日
《记住乡愁》:记住“活态的”岩头镇
三百里楠溪江,在江宽水缓的中游孕育出岩头这座千年古镇,“义以为上”的精神在悠远的岁月里滋养着这方水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向观众展示了全国100余个传统村落的面貌。
3月15日
《耳畔中国》:唱响民歌唤醒民族记忆
在聆听我国瑰丽多姿的民歌之余,还能了解每首歌曲背后的文化知识和渊源,其中的新意与底蕴引来观众为之点赞。
3月22日
《朗读者》: “高”来自品质“不冷”缘于情怀
“我们希望通过节目为百姓打造一个情感表达的殿堂,通过朗读的形式为平凡者发声。”正如总导演刘欣所说,《朗读者》的节目形态是对无声文字的视听化呈现,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让朗读重新回归生活。
3月29日
《中华文明之美》:小体量展现大文明
通过“老夫子”和“小阿毛”之间充满童趣的教学互动,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和传统习俗。虽然每期只有8分钟的小体量,却蕴含着“超厚重”的华夏大文明。
4月19日
《非遗时光》:抢救性报道留住厚重历史
以北京市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作为采访对象,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挖掘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其价值追求,手段创新、全媒体传播则体现了其创新智慧。
6月21日
《诗书中华》:共同“玩转”诗文
围绕“诗礼传家”和“诗教家风”的主题,以家庭为单位、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对战,其实是一个闯关背景下的现代版“文人雅集”,是对传统文化创新性的发展和传承。
7月12日
《中国腔调》:高品质的有声教科书
让听众漫不经心、稍纵即逝的收听感觉淡化了,能够沉下心来细细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风范,是一档普及传统文化的高品质的有声教科书。
8月9日
《喝彩中华》:让戏曲不再遥远
节目聚焦中华戏曲文化,以有温度的创新方式为全国观众展现中国戏曲不朽的艺术魅力,这也是电视节目在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方面做的又一次突破性尝试。
8月21日
《汉字风云会》:寓“乐”于“教”的语文课
“开播后,很多老师、家长反映,这个节目是刚需课程,不再是娱乐综艺,甚至不是寓教于乐的综艺,而是寓‘乐’于‘教’的语文学习课堂,我就觉得值了。”正如节目总导演关正文所言,《汉字风云会》最大的创新是颠覆了综艺的功能。
9月6日
《国学小名士》:文化节目里的“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108名在国学方面堪称“学霸”的少年在孔孟之乡的山东“打擂”,这是山东卫视为“920”节目带增添的新时代“少年中国说”。
9月20日
《见字如面》第二季:读解并重信短情长
每一封信件都是一个窗口,同时也是《见字如面》的支点,信件既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演绎和表达的空间,也为观众提供了感知多元世界的机会。
11月8日
《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打开民歌背后的历史时空
民歌的魅力在它的“真”,《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在内容呈现上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美术突出东方味道、中国气派,视频虚拟精雕细琢,营造出传统民歌文化的视觉景观。
11月22日
《国家宝藏》:用大国重器解读中华文化密码
通过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把纪录片、演播室综艺、戏剧表演都融在一个舞台上,让大家看到文物从诞生到留传,直到今天还激扬着某种精神,还“活”在今天。
12月13日
《百心百匠》:以匠心动人心当我们将一位手艺人称为匠人,是感喟于他们穷其一生,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决心。《百心百匠》试图将这些日渐老去的匠人用几十年乃至一生的时间诉说的故事,告诉给每一位观众。